深圳侨报记者 伍思晗 文/图
近日,盐田区安居乐寓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有66名来深参加“百万英才汇南粤”春季招聘会海归专场暨2025第十九届海归人才招聘会的海归人才选择落脚在这个温馨“驿站”,从这里出发解码“创新之城”基因图谱。
“感谢深圳送上‘第一张欢迎名片’”
一间房、自习室、休闲区、健身房……此次虽然只在这个“小家”停留7天的时间,但来自英国金斯敦大学的毛玉婕却从中感到深圳正热忱地邀约海归人才“加盟”。“深圳市委统战部安排大家入住盐田区安居乐寓,不仅体现了对海归人才的重视,也传递出深圳欢迎全球人才的积极信号,住宿环境舒适,服务贴心,让人感受到家的温暖。”
“在火车站我看到‘来了就是深圳人’标语,这句话是深圳‘海纳百川’包容性的写照。”入住期间,来自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袁承尚了解到,目前深圳为海内外高校应届毕业生来深求职提供免费住宿,他认为短期的免费住宿提供了缓冲期,让海归人才有充足时间寻找和避免因生存压力仓促就业;也传递了城市温度增强了归属感,激发大家长期留深发展的意愿。
当政策暖意与青春奋斗同频共振,“深漂”故事有了更温暖的起点。“这不仅是简单的过渡,而是深圳递给年轻人的‘第一张欢迎名片’。”越来越多的海内外英才感受到从“驿站”到“港湾”,深圳用不断升级的诚意诠释着:一座城市的竞争力,不仅在于产业高度,更在于对待奋斗者的态度。
“落地深圳,时针仿佛指向未来”
从大洋彼岸到南海之滨,这两天一批批来自世界顶尖学府的博士学子乘坐飞机抵达深圳这座“梦想之城”。“当我乘上纽约出发的班机,从曼哈顿穿越到深圳湾,时针仿佛指向的是未来。”这是耶鲁大学的许博士第三次来到深圳,在他眼中这座城市就像是和自己一样二十五六岁的年轻人,怀揣着野心与梦想,一切都是崭新的、蓬勃发展着的。
为了给来参加本次活动的海归人员带来更好的“归巢”体验,深圳市委统战部协调中国国航、南航、深航三大航空公司为留学生提供机票折扣优惠。“这体现了政府对留学生的体贴与诚意,作为海归有被重视的感觉。”牛津大学工程科学系在读博士生韩启昊感受到深圳政府不仅需要人才,更愿意帮助人才解决现实问题,这样务实的做法更具有说服力,也令他打心眼里愿意将深圳作为回国发展的首选地。
“‘深圳速度’名不虚传,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人文风貌,都展现出一种高效和锐意进取的精神。”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问学者、博士后陈涛认为,深圳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为其从事的生物医药这类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的领域提供了适宜发展的沃土。加上深圳有大量的风投资本关注生物科技,让初创企业可以获得更广阔的融资渠道。
就读于香港岭南大学政策研究专业的博士生全婧瑜曾多次深入调研深圳在招才引智方面的政策,在她看来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阵地,精准落实“人才是第一竞争力”的理念,在城市发展的历程中不断优化和完善人才建设体系。“例如深圳对新引进博士人才生活补贴10万元,南山区及龙岗区对硕士研究生补贴金额3万元,均为一次性发放……可以看到深圳引才招才的实质性举措。”
“4天3晚行,海归人才与‘创新之城’深度配对”
4月12日,“百万英才汇南粤”春季招聘会海归专场暨2025第十九届海归人才招聘会启幕,在随后四天三晚的行程中,80多名海归人才通过“深圳欧美同学会2025海外博士鹏城行”活动,走进深圳高校、产业园区和高新技术企业,与“创新之城”开启一场“双向奔赴”之旅。
“我最期待与深圳本地高新技术企业的对接交流环节,希望深入了解深圳在智能建筑能源管理领域的产业应用和技术需求。”对就读于悉尼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博士生叶芷辰而言这是寻找潜在合作伙伴的宝贵机会,在她看来,深圳在智能建筑和能源管理方面的市场需求庞大,产业链资源丰富,有利于将自己研究的深度学习与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进行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开拓。
“希望在走访企业与研究院的同时,通过直接对话头部公司的科研领军人物以及杰出的管理人才,了解最新的技术需求,更直观感受并评估自身在此发展的可能性。”韩启昊表示,自己将重点考察深圳硬科技创新生态与其光电工程专业研究方向的适配性。
“今后如果回国创业、就业,一定会将深圳作为首选之一。”耶鲁大学的许博士坦言,自己将会把深圳未来对于新兴产业的整体布局、政策的配套支持以及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包容态度作为重点考虑因素。
“活动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平台,让我们能够认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优秀同仁,以及国内的业界精英、政府代表,建立初步的联系,这对于未来的合作或求职都非常有价值。”目前,陈涛正积极考虑来深发展的事宜,他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对科研平台的匹配度、团队与合作、成果转化机制、职业发展路径、生活配套与成本等进行考量,寻求一个满意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