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深圳东部区域率先建立的呼吸专科,龙岗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历经十余载深耕,已发展成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区域标杆,对呼吸系统各种常见及疑难、危重疾病的诊治拥有丰富的经验。近年来,科室以呼吸介入病学为突破口,构建起“精准诊断—微创治疗—全程管理”的立体化诊疗体系,赋能学科飞跃式发展。目前科室拥有高级职称9人,博士及硕士19人,共设6个亚专科,是全国PCCM规范化建设单位、龙岗区医学重点学科,更是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医疗技术指导学科,于深圳东部率先建立呼吸专科重症监护室,致力为居民构筑守护生命呼吸的健康防线。
精准医疗赋能呼吸诊疗新模式
2009年,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正式建科,支气管镜技术也处于“萌芽”阶段。那时,医生只能通过支气管镜的辅助来观察大气道表面一些较为明显的病变做出初步诊断。虽然当时条件有限,但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建科伊始便开展支气管镜检查,为科室未来的技术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申严博士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负责人,拥有20多年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他所带领的团队骨干包括科室副主任李娜、叶春幸,以及陈思达副主任医师等成员,构建起覆盖呼吸系统全病种的诊疗技术梯队。“在我国,吸烟人群高达3亿,由此引发的肺气肿、慢阻肺、肺癌等疾病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申主任介绍,随着支气管镜技术的精进,医生能精准探寻病原体,让治疗方案更具针对性。
年过六旬的方姨(化名)就是这样避免切除整个肺段。因其咳嗽查出有肺小结节,形态上有恶性迹象,为更精准确诊病因,呼吸科介入团队采用虚拟导航加超细支气管镜活检术,虚拟导航通过CT扫描数据立体重建,超细支气管镜凭借仅3毫米的纤细镜身,深入10级以下支气管获取病灶标本。最终方姨确诊为肺隐球菌病,吃药治疗即可。勇于探索捍卫呼吸健康
在呼吸介入技术迭代升级的浪潮中,科室率先实现支气管镜从诊断工具向治疗平台的跨越转型。硬质支气管镜的出现,为呼吸疾病的治疗带来新曙光。
副主任医师陈思达是科室呼吸介入技术的骨干,主攻支气管镜、内科胸腔镜等呼吸介入技术。他对呼吸重症和大气道疾病有着独到见解,在一次次的诊断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2023年,一名六旬老人气道内的肿瘤几乎完全堵塞气管,生命垂危。陈思达会诊后,建议进行气道内削瘤术,通过硬质支气管镜建立通道,从气道内部“挖通”肿瘤组织,并放置气道支架再建气道,隔离肿瘤组织。治疗后,老人转危为安,重获顺畅呼吸。
过去,气道闭塞是难治之症。然而,今年初面对24岁来深求职女孩突发胸痛,经查惊现左肺“消失”的现状,龙岗中心医院呼吸介入团队不惧险阻,仅用时4小时便帮助女孩实现气道重建和肺叶复张。
龙岗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作为深圳东部呼吸学科发展的“引擎”,从外周结节、呼吸肿瘤精准活检到中央气道各类病灶治疗,从纵膈淋巴结穿刺到难治性气胸封堵,科室已构建起覆盖呼吸系统全领域的微创诊疗体系。此外,依托与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国内高水平医疗机构的深度合作,通过5G远程会诊系统实现疑难病例实时交流,让居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国家级专家诊疗服务。
站在更高的起点,科室将致力建设深圳东部高水平龙岗中心医院集团呼吸中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专病中心及基层COPD防控体系,为深圳东部医疗高地的建设注入强大动能,为深圳东部乃至周边地区的居民构筑坚实的呼吸健康防线。
策划:林源泉 庄虹 邱仁斌 统筹:李燕 王海澜 许露 监制:李思如 文/图:李思如 张宇栋 黄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