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法制报

宿迁经开区双向联动化解“连环案”

日期:09-30
字号:
版面:第A05版:江苏法苑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通讯员 刘祝羽)近日,宿迁经开区法院在审理一起名誉权纠纷案件时,没有就案办案,而是深入挖掘背后成因,主动联合辖区公安开展调解,最终促成当事人放下积怨、实质性化解矛盾,真正实现案结事了。

该起名誉权纠纷源于一起劳资争议。被告陆某曾在原告侯某某经营的酒馆工作,因工资发放问题与侯某某发生矛盾。为发泄不满,陆某在微信朋友圈及多个群组中发布不实内容,使用侮辱性语言称侯某某为“黑涩会”,并将其头像用于宠物视频恶意调侃,还曾在侯某某父亲过寿时公开讨薪。侯某某遂诉至法院,要求陆某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2万元。

案件受理后,法院前端调解未能成功,遂进入审理程序。庭审中,陆某辩称其已通过微信道歉并当众鞠躬致歉,不同意支付精神损害赔偿。承办法官在细致调查中还发现,这起名誉权纠纷背后还牵连着其他矛盾:由于陆某的过激讨薪行为,双方已发生肢体冲突,相关案件正由公安机关处理;此外,陆某与侯某某姐姐之间也发生了口角,可能另起诉讼。

为实现纠纷“一揽子”解决,承办法官没有简单下判,而是在庭审后主动对接派出所,并邀请民警共同至法院组织调解。法官与民警分工协作,以“背对背”方式分别与双方沟通,耐心释法明理,引导当事人理性解决争议。

调解过程中,侯某某承认因酒馆经营困难未能及时支付工资是导火索,但也对陆某的一系列行为感到愤怒;陆某则认识到其维权方式不当,但仍坚持要求对方就打人行为承担责任。最终,在法官和民警的共同劝导下,双方达成和解:侯某某放弃2万元精神损害赔偿请求,陆某当场诚恳道歉,并承诺不再就此前冲突主张权利,不再实施任何扰乱行为。双方一致表示愿彻底化解纠纷,不再挑起新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