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法制报

以结婚为目的的大额赠与,分手时应退还吗?

日期:09-30
字号:
版面:第A08版:开 庭       上一篇    下一篇

10001元的“万里挑一”、20000元的“看钱”、祖辈塞的红包、弟弟收的见面礼……当爱情戛然而止,31701元成了两人最后的拉扯,是“心甘情愿的赠与”,还是“以结婚为约的彩礼”?近日,苏州市吴中区法院对这起赠与合同纠纷作出判决,不仅妥善化解了当事人之间的矛盾,更以清晰的裁判逻辑,为公众厘清了恋爱中财物往来的法律边界。

2024年1月,刘某(男)与孙某(女)通过网络相识,很快确立了恋爱关系并以结婚为前提进行交往。同年3月,刘某首次登门拜访孙某父母时,孙某提出:“如果双方都觉得合适,第一次见父母需给10001元见面礼,寓意‘万里挑一’。”刘某便当场支付现金10001元,随后孙某父母按习俗返还5000元。两个月后,孙某随刘某回老家见长辈,刘某父母给了孙某20000元“看钱”,爷爷及外婆各赠其600元,刘某还按老家习俗给了孙某弟弟500元红包。

然而,这段本是奔着结婚推进的关系,却在年底“卡了壳”。二人备婚过程中,因孙某提出的购房首付和彩礼超出刘某经济能力,双方多次争吵无果,只得协商分手。可分手容易“算账”难,对于此前多笔“礼钱”的归属,刘某与孙某始终谈不拢。眼见孙某无意退还钱款,刘某无奈将其诉至法院。

“我们所有的礼钱都是为了谈婚论嫁表示诚意才给你的,现在既然无缘,理应全部返还。”“10001元是你自愿给我的,当时可没说给了就一定要结婚,我现在为什么要还给你?”庭审现场,双方就钱款返还问题吵得不可开交。刘某算了一笔账:自己给的“万里挑一”、父母给的20000元“看钱”、爷爷和外婆给的1200元,再加上给孙某弟弟的500元,总共31701元,他认为这些钱都是为了谈婚论嫁表示诚意才给孙某的,现在既然无缘,理应全部返还。

在孙某看来,这10001元是刘某自愿给她的,当时二人并没有约定给了就一定要结婚,所以不应还给刘某。另外,刘某父母、爷爷外婆给的钱款不是刘某所出,其没有资格要求返还。一时间,这些钱算不算“以结婚为目的赠与”、刘某能不能替家人要回钱款成了案件的两大争议焦点,双方各执一词,谁也不肯让步。

法院经审理认为,恋爱期间的财物往来,不能一概而论。小额财物往来,可视为维系情感的必要支出,应认定为赠与,即使恋爱关系解除也无需返还。超出一般礼节的高额转账及高价值财物,应综合考虑赠与人的收入水平、转账或财物给予的用途、日常生活经验等因素综合认定钱款性质。刘某爷爷、外婆所出的600元,以及刘某给孙某弟弟的500元,金额较小,属于礼节性红包或维系感情的小额支出,可认定为一般性赠与,分手无需归还。而刘某收入不高,他给孙某的10001元见面礼和其父母给的20000元“看钱”,明显超出恋爱日常消费,再加上双方是以结婚为目的交往,这些钱应认定为“以结婚为条件的赠与”。考虑到孙某父母已经返还5000元,两人恋爱期间各有支出,法院最终判决孙某向刘某返还2万元,刘某主张的其他小额款项属一般性赠与或礼节性馈赠,不予返还。案件判决生效后,孙某已履行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