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为了支持企业发展规划,就依据当时市场行情直接约定了6年的租金,现在市场价格变动较大,租金一定要重新调整的!”“您说的我们理解,可公司内部对租金调整幅度有明确规定,预算也有相应的限制!”调解室内,某经济合作社与某企业双方代表正争论不休,争议焦点是一份租赁合同。
2017年,张家港市某经济合作社与某企业签订了一份为期6年的租赁合同,签约时的租金为2017年市场均价。合同履行期间,该区域租赁市场价格显著上涨。2023年合同到期后,合作社要求按当前市场评估价格重新签订续租合同,而企业则以内部管理制度限制为由,称无法满足该要求。双方多次协商未果。合同期满后,企业既未支付相应费用也未退出场地,仍继续占用,合作社多次催告无果,遂诉至张家港法院乐余人民法庭。
基于案件性质及高效化解矛盾纠纷的考量,乐余人民法庭经征询当事人同意调解的意见后,委派给民商事调解中心进行调解。承办法官詹慧针对案件核心矛盾点,为调解员张文丽提供了明确且具有针对性的调解方向与思路指引,为后续调解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首次沟通并不顺利。合作社情绪激动,历数其为支持企业发展所配合的各项工作,坚持要求以新的价格重新签约;企业方则出示内部规章制度,表示受内部制度与预算所限,最新报价无法与合作社达成一致。
“我们理解双方都有自己的难处和考量,现在关键是得琢磨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要合法合理,也得让双方的利益有保障。”面对调解陷入僵局,调解员张文丽并未气馁,转而采用“背对背”沟通方式,分别与双方进行深入交流,细致梳理各方诉求。在掌握核心分歧后,她判断需借助更多力量来参与调解,于是通过综治中心搭建的多元解纷平台申请支持。综治中心高度重视,认为此事关乎公共利益与重要经营主体运营之间的平衡,对地方发展影响深远,随即协调相关行业部门参与,启动了第二轮调解。
经与综治中心对接,第二轮调解如期举行,合作社、企业、调解员、相关行业部门四方共同参与。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四方代表围绕“合作共赢”这一核心点进行了专业探讨。张文丽提出了“补偿性租金”及“分阶段调价”等创新方案,推动了对话进展。合作社代表态度明显缓和,表示愿配合推进可行方案。企业方也回应称,将在制度允许范围内尽力提供合理补偿。
在多方协调和专业引导下,调解工作取得关键突破。经过多轮背对背沟通、方案修订和利弊分析,双方最终达成一致,签署了新的长期租赁协议,并建立定期沟通机制,以避免未来因市场变化产生纠纷。后某合作社向法院申请撤诉,本案纠纷得以实质性化解。
该案通过“法庭精准引导—调解专业协调—综治资源整合”三级联动机制,圆满解决了纠纷,不仅为类似矛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化解经验,也充分彰显了多元解纷机制的实效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