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法制报

扬州“学法免罚”柔性执法新模式助力企业发展

日期:09-30
字号:
版面:第A03版:消防救援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通讯员 黄静 马凯

本报记者 李多闻

“‘学法免罚’政策大大减轻了我们经营者的负担,通过‘学法’过程,我更加了解消防法律法规,也会更主动遵守,减少因不了解法规而犯错的风险和后续整改的成本。”近日,扬州市一超市经营者卞先生在顺利通过消防知识考试后感慨万分。群众的切身感受,得益于扬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创新推出的“学法免罚”机制,将普法教育与行政执法深度融合,以消防法律法规学习与考试替代了经济处罚,促进消防安全管理从“刚性处罚”向“刚柔并济”转型升级。

“学法免罚”惠企便民

柔性执法守护城市安全

扬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在全市推行消防领域“学法免罚”举措,不仅给予企业与市民群众纠错空间,同时也强化企业自我管理的意愿和能力,获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今年5月,支队在检查中发现某超市存在堵塞疏散通道并锁闭安全出口的违法问题,依法可处以五千至五万元罚款。“看似普通的通道,却在关键时刻起着关乎生死的重大作用,在火灾发生时它们就是被困者逃生的希望。”执法人员当即指出。

一旁的超市经营者卞先生坦言,罚款对于自己来说是笔很大的开销,店铺目前经营困难、持续亏损,自己做生意遇到了困境。“我们现在正在推行‘学法免罚’政策。如果能够立即整改并通过消防学习考核,可以不予处罚。”经综合评估卞先生的违法行为属初次且未酿成恶果,市消防救援支队创新性地启用“学法免罚”机制,以消防法律法规学习与考试替代了经济处罚。

此举帮助经营者避免“被动受罚”的经济损失,也实现了“主动守法”的意识转变。“真没想到,学习考试还能代替罚款,这下心里的大石头总算落地了!”卞先生点赞道。

近日,执法人员再次上门检查发现,卞先生的超市如今已焕然一新:通道畅通无阻,安全出口标识醒目,常闭式防火门保持关闭却未上锁。他指着崭新的灭火器说:“那次学习考试,抵得上十次罚款。消防无小事,以后我们会注意的。”

扬州消防的这股“学法免罚”暖风,正悄然提升着整座城市的消防安全底色。值得一提的是,此项柔性执法举措已在扬城多点开花,进一步织密了城市“安全防护网”。

从“严管”向“护航”

优化营商环境有实招

“学法免罚”模式,是在法定与酌定不予处罚框架下的创新实践。市消防救援支队创新推出“视频学习+考试”新模式,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首次违法行为、消防隐患轻微以及第一时间整改的单位不予处罚,组织单位责任人和管理人观看通俗易懂的消防安全教育视频并进行消防理论考试。考试内容紧密围绕消防常识要点,全面检验社会单位人员对消防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

扬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副支队长陈发斌介绍:“我们精心制作通俗易懂的视频课件,涵盖消防法规、安全管理、设施操作及火灾处置等核心内容,配套理论考试,旨在让责任人真正意识到风险所在,变被动应付为主动预防。”

扬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结合“学法免罚”模块,将消防普法教育引导作为治理手段之一。消防领域“学法免罚”政策,是扬州消防创新消防执法方式,落实惠企便民措施,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

“它不仅是处罚方式的转变,更是执法理念的革新,”陈发斌表示,“它促使执法人员强化服务意识,实现包容审慎执法与热情高效服务的统一。”同时,对于企业和个人而言,以易于接受的学习形式替代冰冷罚单,使其在“知法”中“敬法”,在“懂责”后“履责”,消防安全意识与能力的提升水到渠成,执法效果与社会效益实现了双赢。

为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扬州市消防救援支队还推广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行政指导等柔性执法手段,增强全社会对消防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多层次、全方位落实“为群众办实事”。利用“体检式、问诊式”帮扶模式,主动上门指导企业制定灭火预案、开展培训演练、组织防火自查,提升企业消防安全自主管理能力。鼓励重点企业邀请消防机构“体检”,做到“隐患不遮掩、短板不回避”,切实解决消防安全问题。严格落实容缺后补、绿色通道、限时办结等一系列便民利企措施,推行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及注册消防工程师注册证书电子化,让企业群众享受到便民红利。

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举措,覆盖审批、监管、执法、服务、民生各环节,不仅降低了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更营造了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消防安全营商环境。“扬州消防部门将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着力点,引导更多社会单位主动学法、自觉守法,切实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消防安全治理新格局。”陈发斌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