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法制报

常州高新区公安高标准建成基础管控中心

日期:09-30
字号:
版面:第A01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今年以来,常州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锚定全警基础工作体系建设目标,以成立专项专班、优化运行机制、强化实战赋能为抓手,高标准建成基础管控中心。这一“中枢”的落地,让全区基础工作实现“业务统筹更有力、流程标准更清晰、质态督导更精准、实战赋能更到位”的跃升。截至目前,全区违法犯罪、五类侵财、传统侵财警情同比分别下降16.8%、14.1%、29.1%,群众安全感持续攀升;流动人口登记、安全隐患整改、矛盾纠纷自排数同比分别提升1.95%、11.9%、12.5%,基层治理效能显著增强,为公安“主防”工作写下生动注脚。

搭建“基管中枢”:

打破壁垒实现工作全融合

走进常州高新区分局基础管控中心,宽敞明亮的办公区里,统筹协调岗民警正梳理当日任务清单,质态监督岗工作人员对着屏幕核查数据,业务运营岗与派出所实时对接——这里既是联通常州市公安局与派出所的“纽带”,也是全区基础工作的“指挥大脑”。

为让“中枢”高效运转,分局自上而下优化建设框架,开辟专门区域实现集成办公,以“常态驻勤+按需驻守”模式筛选骨干警力进驻,设置统筹协调、质态监督、业务运营、赋能提升4类岗位,细化各岗位日周月职责清单,构建起指挥调度、运营监督、提能增效的全流程闭环。

“以前派出所做基础工作,今天要给治安大队报流动人口数据,明天要向刑侦部门交隐患排查表,多头对接、重复上报成了‘家常便饭’。”龙虎塘派出所社区副所长李启明的感慨,道出了基层曾经的困境。如今,分局出台《基础管控分中心任务流转工作规范》,明确“所有基础任务必进中心”,理顺“事前筛选审核与指引配套、事中质态监督与过程把控、事后通报评价与复盘总结”六项流程,还赋予派出所“非中心下发任务拒收”的权利,真正实现“中心一把扎口、任务一条通道、警种一路指引”。规范运行以来,中心已审核警种个性化任务90项,整合下发数据2万余条,为基层卸下“包袱”。

不仅如此,分局还打造基础管控岗标准化样板,制定“五个一”创建标准、“六步骤”推进方法、“七件事”工作流程的“567”运行机制。经分局主要负责人带队实地验收督导,全区13个派出所基础管控岗均实现实体化高效运转。现在,李启明和同事们能集中精力攻坚矛盾化解、隐患整治等重难点工作。

调优“三驱引擎”:

严督实导激活基层治理动能

“您好,之前反映的邻里纠纷问题,现在解决了吗?有没有再出现类似情况?”清晨9时,基础管控中心质态监督岗民警拨通回访电话,这是中心“全量过堂”基础工作的一个缩影。为提升工作质效,分局整合巡特警、机关合成队力量,组建2支30人巡查队伍,与质态监督岗联动,通过“平台巡查+电话访查+实地检查+交叉互查”的方式,对基础工作逐一核验,每日、每周通报“晾晒”问题任务,推动闭环整改。

今年以来,中心通过“二次回访”化解矛盾纠纷2247个,对116起“复燃”矛盾重新评估、推送化解,最大限度降低风险上行的可能性。“有一次回访独居老人,发现之前调解好的子女赡养问题又起争执,我们立刻联系社区和司法所再次介入,最终帮老人敲定了赡养方案。”中心民警回忆道。

除了严督,中心更注重“实导”。针对基层在数据调取、警力调配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分局推出《基础管控分中心支援清单》,提供质态监督、落地查人、数据协调、警力抽借等支援服务。实施以来,中心共响应基层需求165次,调取数据1.7万条,协助清查85次,从“指挥岗”真正转向“服务岗”。“上次清查网约房,我们人手不够,向中心申请支援后,很快就有机关民警赶来帮忙,效率高多了。”一名社区民警说。

面对无人机管理、网约房排查等新业态带来的业务短板,中心打造基础工作战训室,通过“经验分享、初任培训、短板补强”开展精准施训。截至目前,已开展“基础工作我来说”宣讲112场,制作下发重难点“学习包”与思维导图19个,开设宣防技巧等攻坚培训35场,还挖掘39人组建基础工作人才库,推广13个优秀工作法。“我们鼓励民辅警以研究态度做工作,中心做好指导,派出所总结经验,双向发力才能盘活队伍。”中心业务负责人潘婷表示。

构建“智治矩阵”:

科技赋能织密内外共治网络

“情指中心通报,某小区近期电动自行车盗窃警情上升,请基础管控中心协助提供周边流动人口、监控点位等基础信息。”接到指令后,基础管控中心迅速联动,半小时内便整理好人、房、地、事等基础数据,同步推送处置标准和联动队伍信息,为警情处置提供支撑。与此同时,民警还针对警情暴露的薄弱环节,排查补全了3处流动人口漏登信息。

这是中心与情指中心固定联动机制的日常实践。今年以来,双方已联合处置突出警情131起,提供基础数据300余条,整改流动人口漏登、实有单位漏采、风险隐患漏排等薄弱环节23处。“警情处置和基础工作不是‘两张皮’,联动起来才能既破个案,又除隐患。”中心民警解释道。

科技赋能是“智治矩阵”的核心支撑。中心探索“互联网+社会共治”模式,搭建矛盾排查化解、基础要素采集等35个共治码模块,创设小区便捷通行、场所未成年人管理等3个赋能场景。居民扫码就能上报邻里矛盾,商户通过小程序登记从业人员信息,累计自主采集数据6.1万条,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基层综合治理不能只靠公安单打独斗,必须推动内外闭环联动。”分局党委副书记、政委吴小龙表示。目前,分局已建立与区级政府的信息互通机制,接入12345等7个数据端口,获取劳务员工、“厂中厂”税务申报等高价值数据90.5万条;与行政部门、社会力量建立矛盾化解、重点整治、电诈治理等联动机制;还联合区见义勇为基金会出台专项奖励办法,对纠纷化解、巡逻防范等成效突出者发放红包奖励。如今,在常州高新区,公安牵头、多方参与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正逐步形成,为平安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