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法制报

张家港综治中心联动调解破涉企赔偿难题

日期:09-29
字号:
版面:第A04版:综治法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通讯员 张纯 庄丹)涉企赔偿纠纷,往往是劳动者维权路上的“老大难”。不久前,张家港市乐余镇综治中心以“人民调解+法律支持”联动机制,打破沟通僵局,成功化解一场历时半年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在依法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同时,也帮助企业化解经营风险。

该起纠纷源于某企业职工陆某工伤事故,其家属与企业多次沟通,就后续赔偿金额产生较大分歧,双方各持己见,争持半年之久。直至双方共同走进乐余镇综治中心,在专业、中立、规范的调解平台上,“人民调解+法律支持”联动机制的启动,才让这起纠纷真正迎来化解的转机。

调解过程中,调解员没有急于就赔偿金额下定论,而是依托成熟的矛盾化解流程,先从情绪疏导和事实厘清两方面寻找切入口。一方面,调解员利用中心专门打造的“情绪疏导室”,与陆某真诚沟通,细致了解其诉求;另一方面,调解员与企业负责人坦诚交流,拉近情感距离,引导其换位思考,为后续协商营造良好氛围。

作为常年扎根基层的专业力量,调解员深知涉企赔偿纠纷,一头连着劳动者的生计与健康权益,一头连着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要打破僵局,必须精准切中双方的核心关切。针对双方僵持不下的关键矛盾点——赔偿金额,乐余镇综治中心迅速联络镇司法所派驻的值班律师,与双方自行聘请的律师构建起“专业律师+综治调解员”协同模式,共同开展研讨,求同存异。这一联动机制,正是综治中心相较于普通调解场所的核心优势所在。

律师们协同梳理案情,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参照中心以往调解过的同类案例,明确法定赔偿范围。调解员则结合实际情况,从法理和情理两个维度进行深入引导,成功将情绪化的争执拉回理性协商的轨道。在赔偿金额支付方式出现分歧时,中心发挥“柔性调解+刚性兜底”优势,组织多轮协商,同时启动风险评估机制,结合所掌握的企业经营状况,提出分期支付方案并设定履约期限,为家属争取“时间底线”。

在乐余镇综治中心的见证下,一份严谨的调解协议达成。中心还启动“后续跟踪机制”,安排专人负责跟进监督协议的履行,让家属吃下“定心丸”。至此,这起僵持了半年时间的赔偿纠纷得以成功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