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海事法院发布涉外涉港澳台审判白皮书
日期:09-29
本报讯(记者 王晓红 丁平)9月26日,南京海事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中英文双语《涉外、涉港澳台审判工作情况报告(2020-2025)》白皮书及十大典型案例。南京海事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王蕴出席发布会并通报相关内容。
据了解,2020年1月至2025年6月,该院共受理涉外、涉港澳台海商事案件1079件,审结863件,总标的额超过52亿元人民币。其中,约10%的案件适用海事诉讼特别程序,近70%的案件通过调解或和解方式解决。
据介绍,案件呈现涉及地域广、类型多的特点,共涉及全球82个国家和地区,案件类型涉及59种海事案由。其中,传统海洋运输产业领域案件占比超过90%,同时涉跨境电商、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上风电等新业态案件增长明显。随着对外开放深化,疑难复杂案件增多,涉及反外国制裁侵权诉讼、国家主权豁免等新法适用,以及国际平行诉讼、诉讼与仲裁程序衔接协调等问题,对审判专业化提出更高要求。适用国际公约和域外法的情况日益普遍,多起案件涉及《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公约》《1974年雅典公约》《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并通过多种方式成功查明域外法。
为应对挑战,南京海事法院提出海事司法服务保障更高水平对外开放14项措施,在全国法院率先出台服务保障RCEP等多项举措,联合出台《关于深化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海运物流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优化诉讼服务,制定《涉外、涉港澳台案件司法文书送达工作规程》,探索电子送达,提高涉外、涉港澳台案件送达效率;完善国际海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动纠纷前端化解;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尊重并保障中外当事人协议选择管辖法院、适用法律、纠纷解决方式的权利,相关案例获各方认可。
据悉,该院已有多个案例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案例库或被国际知名出版物收录,专业裁判吸引了20余起案件外方当事人主动选择该院诉讼。同时,法院积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承办专业学术会议,支持法官参与国际会议,并通过发布双语白皮书、录制英文节目等方式,提升海事司法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