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融入人们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开拓视野、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因此,使用互联网已成为广大未成年人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网络空间复杂多样,网络信息鱼龙混杂,网络环境纷繁复杂,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容易造成伤害。综观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现状,我们应该看到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已经成为当前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议题,也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一项重要工作。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宣传教育,培养和提高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增强未成年人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能力,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一项系统性社会工程,需要加大宣传教育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重要性的力度,要进一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及《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需要大力宣传相关政策规定、保护措施、典型案例及相关知识,从而提高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意识,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社会责任,从而达到全社会共同参与做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
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各单位各部门应当依照法律的规定,做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需要强化监管机制,加大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震慑违法者,确保法律规定的有效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网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的监管检查,依法惩处利用网络从事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加强网络内容监测,及时发现处理不良信息,加大对网络运营者及运营场所的监管力度,限制未成年人接触不良网络信息。
认真落实齐抓共管。《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第五条规定:“学校、家庭应当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第六条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个人信息处理智能终端产品制造者和销售者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尊重社会公德,遵守商业道德,诚实信用,履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义务,承担社会责任。”第十七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高自身网络素养,规范自身使用网络的行为,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行为的教育、示范、引导和监督。”第十九条规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软件、专门供未成年人使用的智能终端产品应当具有有效识别违法信息和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信息、保护未成年人个人信息权益、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便于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等功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需要全社会齐抓共管。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法律法规对各单位各部门如何做好这项工作都做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必须认真加以落实。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了做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我国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但是网络技术发展迅速,新型网络行为的不断涌现,这就需要制定更加具体更加适应时代要求的保护措施,确保法律法规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