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法制报

李育平的“三心”担当

日期:09-26
字号:
版面:第A05版:江苏法苑       上一篇    下一篇

从1987年怀揣着对司法事业的敬畏踏入法院大门,到如今成为能扛重担、善解民忧的资深法官,三十余载光阴里,南通市海门区法院刑庭员额法官李育平的岗位从书记员一路走到庭长,手中的案卷换了一叠又一叠,但“公正办案、一心为民”的初心,始终镌刻在他的每一次审判、每一次调解里。

他先后获得“海门区十佳政法干警”“南通市十佳审判长”“海门区首届十大法治人物” 等荣誉,两次被记三等功,多次获海门区委、区政府嘉奖。而这些认可的背后,藏着他对司法事业的“匠心”“真心”“丹心”。

啃下“硬骨头”案,精准打击罪恶

“疑难复杂案件交给李庭长,我们放心。”这是海门法院同事间的共识。在刑事审判岗位时,李育平就以“敢啃硬骨头”闻名。

几年前,一起涉及30名被告人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让不少人犯了难。该案涉案罪名多达7项,从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到非法持有枪支罪,案情盘根错节,仅庭前会议和庭审就足足开了17天,判决书更是长达231页、11万余字,多项数据创下海门法院刑事案件历史之最。“不能让任何一个细节含糊。”面对这起“硬骨头”案,李育平沉下心来,逐页审阅卷宗,把每一名被告人的涉案事实、每一份证据的来龙去脉都梳理得清清楚楚,反复研究证据链的完整性。经过“斗智斗勇”顺利审结此案,实现了“被告人无一上诉”的良好效果,用法律利剑精准打击了恶势力。

打破常规程序,让法律有温度

“法官不仅要守住法理底线,更要让当事人感受到法律的温度。”这是李育平常挂在嘴边的话。

2021年7月,一起特殊的监护权案件让李育平格外揪心。汤某与李某婚后育有一子李某某,2016年李某因病去世后,智力低下的汤某生活无法自理,汤某的父母也早已过世;李某某的祖父母年逾七旬,无力抚养孙辈,孩子的监护权成了悬在半空的难题。后李某的姐姐(李某某的姑姑)向法院起诉,请求成为孩子的监护人。按照常规程序,汤某的无民事行为能力认定与监护权案件需由不同法庭分别审理,耗时较长。

“孩子的成长等不起!”李育平当即打破常规,将两起案件交由刑庭少年合议庭同步审理,同时主动协调司法鉴定机构,加快鉴定进度。最终,仅用40天,两起案件就全部审结,李某某的姑姑依法被确定为监护人。李某某顺利转入姑姑住所地的学校,有了稳定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多亏了李法官,孩子才有‘家’。”李某某的姑姑握着李育平的手,再三道谢。播撒法治种子,守护青春成长

在做好审判工作的同时,李育平还把青少年法治教育当成了自己的分内事,用生动的方式为孩子们筑起法治“防护墙”。

近年来,他的足迹遍布海门中专、南通职大等多所学校,为近2万名师生带去了法治讲座。他结合自己审理的真实案例,用学生们听得懂的语言解读法律知识。每场讲座结束后,总有学生围着他问:“李法官,遇到校园欺凌该怎么办?”“帮朋友藏东西会不会违法?”面对这些提问,他总是耐心解答,引导孩子们树立法治观念。他还结合审理的未成年人张某某销售假药案,编写了模拟法庭案例,指导学生参与南通市中学生模拟法庭大赛。在他的指导下,参赛学校先后斩获两个金奖、一个银奖。

如今,已年过五旬的李育平依然保持着刚入职时的热忱。遇到复杂案件,他还是会逐页审阅,反复琢磨。三十余载司法路,李育平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出了不平凡的司法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