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法制报

海门解纷“终点站”架起连心桥

日期:09-26
字号:
版面:第A04版:特别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多亏了调解员的耐心劝导和协调,让我们这两个老邻居又能和睦相处了!”在南通市海门区行政争议调处中心,两位八旬老人紧握彼此的手,脸上洋溢着释然的笑容。谁也想不到,就在不久前,他们还因农路改造问题争执不下,邻里反目成仇。

近年来,海门区秉承“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的思路,协调多方力量成立区行政争议调处中心。中心构建“党委统筹+中心运行+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化解模式,打破“单兵作战”困境,创新行政争议调处机制,成为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化解行政争议的“终点站”。自2024年3月27日挂牌运行以来,已累计接待当事人590余人,调解成功案件236件。

9月5日,采访团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案件分流高效办

打造纠纷化解“过滤网”

清晨,调解员黄雷舟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办公室梳理案卷。他扶了扶眼镜,仔细浏览着材料——一起因搬迁补偿引发的纠纷,父子俩因安置房问题与某镇政府僵持不下。“又是‘民告官’的案子,老百姓不容易,政府部门也头疼。”他轻声感慨,却毫不犹豫地拿起电话:“尽快安排双方见面,我们把政策讲明白,也把心结打开。”

在海门区行政争议调处中心,一间间不大的调解室内,见证了大小矛盾碰撞与化解。该中心自运行以来,始终坚持流程规范、注重实效,出台《行政争议调处中心工作规则(试行)》,明确案件分流、处置、反馈全流程时限,收案1日内即按“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进行分流,责任单位10个工作日内报告处理进展,调处中心3日内研判并采取交办、协办、督办等方式分类处置。

“很多行政争议并不都适合调解。比如治安处罚、履职类案件,更多是行政机关自我纠正的问题。直接调处反而不如退回主管机关快速纠错效率高。”海门区司法局局长朱华说,而对有调解空间的案件,则灵活采用多元方式化解。

长期以来,调处中心坚持线上线下双平台同步运作。整合人民调解员、律师及市监、住建、城管等部门的法治工作人员,组建50人行政争议化解专家团,形成调解合力。2024年,海门区化解行政诉讼案件57件,调撤率达42%,化解行政复议案件99件;2025年以来,已化解行政诉讼40件,调撤率保持在40%。这些数字背后,是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也是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的缩影。

“独奏”变“合唱”

矛盾纠纷“一站”解决

“我当时就觉得被耍了,一口气咽不下去!”最近,一名拥有数十万粉丝的“网红中介”张某遇上了麻烦。因与李某发生“跳单”纠纷,在直播中口角升级,被公安机关依法处罚。随之而来的,是2件行政诉讼、3件行政复议——矛盾不断叠加,情绪持续对立,更因当事人特殊身份引来网络关注,风险一触即发。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网络关注逐渐升温之时,海门区行政争议调处中心主动牵头,构建“调处中心+法院+复议机构+公安机关”四方协作机制。一边联合法院梳理案件法律要点,向双方释明法条,一边协调公安部门还原纠纷细节,组织双方多次面对面沟通。最终在多方引导下,双方渐渐从情绪对抗走向理性对话,撤回全部案件。

一场场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纠纷,历经多起行政复议、诉讼的波折后最终得以化解,是法治建设进程中极具价值的实践样本。

“在社会矛盾日益多元的当下,单纯依靠单一程序、单一部门难以实现‘彻底解纷’。”海门区委政法委副书记陈永刚表示,面对行政程式与民事利益交织、个人诉求与公共秩序交融的新型矛盾,海门区行政争议调处中心主动打破部门壁垒,联动法院、行政机关等多方力量,聚焦争议核心、精准施策,让许多看似无解的争议迎刃而解。

“全闭环”聚力

实质解纷做实“案结事了”

在当前优化营商环境与严格监管并重的背景下,如何平衡“执法刚性”与“企业关切”,成为调处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感谢调处中心既指出了我们的问题,又考虑了企业的实际困难。”随着《行政复议调解书》的送达,某电梯工程公司的负责人终于松了一口气。此前,该公司因员工未按安全规范进行电梯维保被处罚,公司不服申请行政复议。复议机关针对“同业处罚更轻”的诉求进行核查,过程中发现该公司在立案前已“补做维保”并组织安全教育学习,这些在行政处罚阶段未提交的“整改证据”成为调解基础。最终双方达成调解,既体现监管严肃性,也减轻了企业负担。

化解矛盾纠纷的着力点关键在于抓落实。区调处中心建立“建台账-研判-督办-销号”全流程闭环机制,协助化解复杂案件。“行政争议调处不能‘和稀泥’。我们对接收的所有案件进行分析研判,做到心中有尺度,对案情复杂、争议较大、矛盾突出的行政案件进行跟踪调度,协助行政机关处置争议。”海门区司法局副局长赵丽说。

为更好“长远治本”,从源头减少行政争议,区调处中心对行政案件高发、矛盾问题突出的领域进行梳理排查,及时发现行政执法中的普遍性、倾向性风险点,向相关行政机关发送建议书、意见书,做到办理一起案件、解决一类问题、规范一类执法。

从“单打独斗”到“多元协同”,从“程序空转”到“实质解纷”,海门区为破解矛盾纠纷化解困境提供了扎实而温暖的“海门经验”。

“海门区行政争议调处中心以‘双赢多赢共赢’为指引,将‘事了’作为最终标尺,不仅有效减少了行政案件的‘二次纠纷’,更通过实质化解矛盾,增进了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与信任。”赵丽表示,未来,中心将继续深化履职,让“案结事了”成为行政争议调处的常态,为维护社会稳定大局注入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