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法制报

烽火中的忠诚永不褪色

日期:09-25
字号:
版面:第A08版:文苑       上一篇    下一篇

我的家乡王林庄,坐落于大房亭河与小房亭河交汇处的夹河套中,与红色王庄村隔河相望。因庄前曾是王家祖坟地,“王林”之名便由此而来。

祭扫之时,锄去坟头杂草,添上几锹新土,点燃香烛、洒下清酒,折几枝柳枝寄托哀思,父亲李克成的往事也随之涌上心头。父亲1921年生于八义集镇石横村,后随祖父母迁居至石桥乡李桥村王林庄。早年,我常听祖父母说起,1943年至1948年间,父亲投身党的地下工作,负责联络与情报搜集,我们家也成了地下党组织的秘密联络站——党的会议在此召开、地下工作者在此接头,甚至组织的文件、文书与枪支弹药,都曾悄悄存放在这里。

父亲早年读过几年书,是庄里少有的识字人。每逢年节,村民找他写春联;遇红白喜事、需来往通信,他也总是热情帮忙,“李先生”的称呼在庄里传开。庄上的老人们,至今还能讲起几段他当年的革命故事。

1947年为恢复地下革命斗争,王习之、魏振亚等共产党人受组织派遣秘密返回,先组建邳睢铜东西工委,后又成立睢邳铜三县地下工委。为壮大力量、打入敌人内部,地下党经慎重研究,决定吸收父亲加入组织,派他从事情报交通工作,还专门对他进行了两次考验,父亲均顺利通过。

1947年至1948年,父亲遵照组织安排,打入国民党新兵连,以士兵身份掩护地下党联络员的工作。他很快打通内外联系,敌军新兵连的人员装备、动向部署,都能及时传回组织,为地下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随着解放战争推进,国民党将新兵连调往徐州编入正规部队。父亲当即返回向组织汇报,请示下一步行动。考虑到长远斗争需要,组织决定让他继续留在敌军内部。不久后,他所在的部队随贾汪的张克侠、何基沣部队起义,编入人民解放军。

彼时淮海战役打响,为阻击徐州敌军东援碾庄黄百韬兵团,父亲所在部队在八集西沙庄、西王庄一带,与国民党主力新五军展开殊死搏斗,战斗异常激烈,双方伤亡惨重。1948年,年仅27岁的父亲在这场阻击战中不幸牺牲。打扫战场时,李维善同志认出了父亲遗体上的番号,因当时局势混乱,只能就地掩埋。

起义部队编入解放军序列时间尚短,官兵间互不熟悉,父亲牺牲的消息起初无人知晓。后来,当时的爱民(顺河)乡乡长王爱珍专程到家中,向祖父母说明父亲牺牲的情况。从此以后对父亲的这份思念,一直印刻心底。

如今,父亲的坟头早已野草丛生,那堆黄土掩盖了岁月痕迹,却掩不住无尽的思念。野草枯了又绿、绿了又黄,唯有父亲的忠诚与精神,在时光里永远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