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法制报

苏州公安高效守卫“智造之城”创新之路

日期:09-25
字号:
版面:第A01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夏秋之交,金鸡湖畔游人络绎不绝,苏州工业园区灯火璀璨,古城区老字号门庭若市……这一幅幅生机盎然的画面,映照出这座城市产业兴旺、经济跃升的蓬勃气象。

最新数据显示,苏州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交出亮眼成绩单:在刚刚过去的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002.35亿元,同比增长5.7%。这份成绩的背后,离不开苏州公安机关持续深化法治保障、优化营商环境的坚实支撑——始终坚持以法治思维提升服务效能,不断完善高质量发展服务体系,为经济稳健前行注入公安力量。

创新全链服务

筑牢企业发展“防护墙”

不久前,吴江公安分局开发区派出所一警企服务站接到紧急报警——某公司研发中心一款新型芯片被盗。吴江公安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精锐警力连夜研判,仅用18小时就将犯罪嫌疑人王某抓获,有效阻止芯片流入市场,保障了企业核心利益。办案民警还通过逆向追踪,发现该企业存在3处潜在泄密风险,及时协助其完善安防措施,消除隐患。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苏州公安始终坚持“无事不扰、有呼必应”的服务理念,依托线上线下服务平台,在全市产业园、创业园等企业聚集区设立了347个警企服务站和工作站,主动靠前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这些服务站24小时“不打烊”,涵盖便民服务、纠纷调解、安全监管、法治宣教等多种功能,进一步织密安商护企网络。

尤其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苏州作为部、省首批侵犯商业秘密案件受立案试点城市,目前,全市已建成10个侵犯商业秘密预约报案服务中心,并率先推出预约报案机制和“一站式”商业秘密法律援助服务。针对“专精特新”“独角兽”“瞪羚”等高新技术企业,公安机关建立“一企一档”保护名录,并联动检察院、法院、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部门健全线索通报、案件移送、信息共享机制,为企业创新成果筑牢法治屏障。

净化营商生态

当好产业兴盛“护航员”

紧扣苏州“智造之城”“低空之城”等战略布局,全市公安机关精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一方面,健全完善航空器飞行、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等新兴领域安全监管与许可审批机制,为新业态发展“铺路搭桥”;另一方面,针对产业发展中的涉法问题,建立“报案快受、案件快侦、损失快追”的“涉企案件快速通道”,实现涉企警情全量快速响应。今年上半年,通过该通道办理案件数量同比增长37%,平均办案时限缩短至15天。

张家港一家低空经济企业真切感受到了这份“速度与温度”。今年6月,该企业因部分产品去向不明导致资金难以回笼,经营陷入困境。张家港市公安局经侦大队获取线索后,立即启动“涉企案件快速通道”快反机制,第一时间完成受理立案,迅速对多名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成功为企业挽回损失1200余万元,有效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为持续规范涉企执法,公安机关以提档升级执法办案管理、接报案、涉案财物管理“三大中心”和案件办理“1号热线”为抓手,深入推进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创新构建涉企执法数智监督模型,实现对涉企案件全要素、全流程监管,规范化高效打击各类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

强化综合保障

打造就业环境“安心港”

就业环境是营商环境的重要延伸,苏州公安坚持从细节入手,为劳动者和企业筑牢“安心防线”。不久前,高新区公安分局枫桥派出所发现某大厦连续出现多起中介纠纷,迅速介入调查,查明一家中介机构存在异常招聘行为后,立即通报人社部门联动处置,从发现预警到完成处置仅用半天。今年以来,该所联合街道人社、城管等部门集中清理无资质招工摊点,约谈多家有风险隐患的中介机构,推动辖区相关警情环比下降29.2%。

为从源头防控招聘风险,枫桥派出所联合人社、市场监管部门组建“招工联审专班”,在“金管家”“木桥公寓”等6个就业服务站设立“安防前哨”,建立起“人社认证岗位、市场监管审核资质、民警和监察专员驻点监督招聘流程”的协作机制。法律顾问和人社专员常态化驻点提供咨询服务,既帮企业过滤用工风险,又让求职者安心应聘,实现“双向护航”。

针对集宿区、网约房、无人驾驶、无人机等新业态带来的治理挑战,苏州公安加强前瞻性法律政策研究,为行业健康发展与风险防控提供制度保障。在劳务中介领域,强化行刑衔接,严厉打击“黑中介”“乱收费”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同时,积极参与全市376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建设,助力苏州打造“劳动者就业创业首选城市”。今年以来,全市涉劳务中介纠纷警情同比下降45.9%,就业环境的“安心感”持续提升。

从护企安商到产业护航,从执法规范到就业保障,苏州公安机关正以法治之力持续深耕营商环境,为“智造之城”的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