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法制报

刘小春:“传技+塑魂”的从警引路人

日期:09-24
字号:
版面:第A07版:警 星       上一篇    下一篇

执法资格模拟测试,集训初,人均62分;结业时,人均93分。 20米手枪射击,集训初,5发子弹人均23环;结业时,人均42环。 …… 这是2024年10月泰州市公安局新招录53名新警参加为期3个月岗前集训发生的蜕变。 1月10日,结业那天,在泰州市公安局实训基地,学员们一起向新警班班主任刘小春敬礼道别。 刘小春今年47岁,2000年8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为泰州市公安局实战训练办公室二级警长。他扎根公安教育一线20载,先后获评泰州市优秀教官、江苏省中级教官。 对于每一名初入警营的新警而言,刘小春是他们的从警“引路人”。 一次次倾囊相授,青涩少年们在星辰大海的憧憬中学会了脚踏实地;一次次传帮带教,数千名青年民警的从警之路得以行稳致远。 勇挑重担,甘当新警“引路人” 新警岗前集训实行全封闭管理,刘小春与学员们同吃同住、同训同练。他与教官团队精心设计培训课程,涵盖体能、射击、接处警、社区警务及治安查处等多个领域,并组织新警参与街面执勤和侦查抓捕等实战演练。 2005年刚接手新警培训时,刘小春也曾心中无底。为破解难题,他从队列口令等基本功学起,虚心请教老教官,逐步总结出“传技+塑魂”的带教方法。培训期间,他总是清晨第一个到训练场,夜晚最后离开,十公里拉练也坚持与新警共同完成,以“身教胜于言传”感染每一位学员。 有一次,新警小陈训练懈怠甚至迟到,刘小春并未直接批评,而是通过谈心了解到其因基层现实与从警理想存在落差,萌生考研离队的念头。他以“过来人”身份耐心疏导,帮助小陈解开心结、全心参训。此事促使刘小春更加重视信念培育,他借助红色资源开展党史和忠诚教育,并邀请三代民警分享从警经历,组织“为何从警、如何做警”大讨论,极大增强了学员的使命感和坚定性。 十年磨一剑。刘小春所带新警返回岗位后普遍获得“上手快、悟性强”的评价,执法资格考试通过率达100%,并培养出中级教官27人、初级教官112人。 与时俱进, 打造实战化训练新模式 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案对新警成长至关重要。依据《训练条令》和省公安厅《新警训练计划》,刘小春和教官团队精心研究制定了涵盖党的创新理论、法律法规、实战技能与团队协作的综合训练方案。 为了更好地满足实战需要,刘小春还制定了泰州公安首份新警的《能力体系及其评估标准》,紧扣“打防管控建治”实战需求设计课程,联合各警种部门搭建起50余人的教官库与60余份动态更新的教材、案例库。 为了引导学员们提升实战能力,刘小春创新引入了红蓝对抗训练,模拟真实执法场景,设置了“救助群众”“纠纷调处”“暴力对抗”等各类警情,锤炼新警在压力下的判断与决策能力。 在一次红蓝对抗中,学员小王在处理“家庭暴力警情”时情绪失控,差点与“当事人”发生冲突。复盘时,刘小春从接处警流程、处置方法等步骤一一“找茬”,讲解执法中的情绪管理与程序规范。 每次学习交流更像是一个论坛,新警们在分享心得中一步步“强筋壮骨”。 近年来,刘小春梳理了10余个常见的、容易出问题的执法场景,对新警在一线执法时“应该怎么做”“如何规范做”给予直观清晰的解答,提出明确规范的要求,有效提高执法质量和执法公信力。 传承薪火,既是严师更似家长 作为班主任,刘小春虽与每期学员相处时间不长,却竭尽全力助其成长。新警小周初来时“小毛病”不断,刘小春耐心纠正。他了解到小周刚从大学步入警营,难以适应严格的警务化管理,但发现这名学员上进心强,训练从不服输。于是,刘小春常与他谈心,聊生活、谈爱好,逐渐成为无话不谈的师徒。 一次长距离拉练,小周体力不支落后,刘小春没有催促,而是陪他走完全程,并鼓励道:“警察的路很长,但每一步都算数。”结业时,小周动情地说:“刘教官既是严师更似家长,他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坚持。”如今,小周已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特警队员。 对女学员,刘小春同样用心。他专门制定训练方案,从叠被子开始教起,安排军转学员手把手带训。昔日“娇娇女”通过坚持训练,成为“内务标兵”。 刘小春认为,“师徒”关系是公安队伍薪火传承的重要纽带,他们并肩作战、亦师亦友,共同承载公安使命。每届结业,他在欣慰之余更注重总结经验,全面提升青年警队精气神,积极探索教育训练新路径。 经过三个月的磨砺,新警们汗渍满衫却意志愈坚,褪去青涩,扛起责任。“从警之路,感恩有你!”——这是学员的心声,更是刘小春前行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