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法制报

灌南创新环资案件法援救济机制

日期:09-24
字号:
版面:第A04版:江苏司法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通讯员 蒋凤领 徐恒)近年来,灌南县法律援助中心立足司法为民宗旨,创新实施“机制建设、团队培育、质量管控”三项举措,着力破解环境资源案件“专业性强、鉴定复杂、跨区域维权难”等实践难题,推动实现法律效果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针对环境资源案件跨地域管辖特点,灌南县法律援助中心创新服务模式,打破传统行政区划限制,自灌南县人民法院环境资源法庭设立7年来,累计为连云港、滨海、响水、淮安市淮阴区、涟水等环境资源案件集中管辖区域内的近120名环境资源案件被告人提供专业的刑事辩护和法律帮助。通过统一调配律师资源、标准化案件受理流程,确保跨区域当事人享有平等的司法保障。

灌南县法律援助中心创新工作机制,整合优质律师资源,成立刑事法律援助律师团,采用“理论+实务”双轨培养模式,系统开展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专项培训28场,覆盖人数560人次。通过模拟法庭、跨区域案例研讨等方式,重点突破生态环境损害鉴定、污染物迁移溯源等专业技术壁垒,累计形成典型案例分析报告17份。创新构建“法律+生态+科技”三维知识体系,引入遥感影像分析、生物多样性评估等辅助工具,在非法狩猎、污染赔偿等案件中精准把握鉴定意见审查、生态损失评估等关键环节。目前团队辩护意见采纳率提升至82%,推动实现“专业辩护促公正”的司法效果。

灌南县法律援助中心还建立“一案双评”机制,通过庭前审查评估与结案质量评查相结合,对案件办理全过程实施动态监督。制定《环境资源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标准》,设置法律适用准确性、程序规范性、生态修复实效性等8项核心指标,组建由法官、环保专家、律师代表组成的第三方评审组,2025年以来已开展案件质量专项评查2次,提出改进建议5条。

与此同时,县法律援助中心创新“智慧法援”监管模式,依托法律援助信息平台,实现从受理指派到结案归档的电子化留痕,通过大数据分析自动预警超期未结、程序瑕疵等风险点。此外,建立受援人满意度回访制度,每季度随机抽取30%案件进行电话回访,收集当事人对服务态度、专业水平等方面的评价意见,2025年上半年群众满意度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