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常州市、区两级党委社会工作部门联合住建等部门,探索出了一条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公开透明、开放参与、信任托付”为主要特征的“阳光信托”物业治理新路径,通过在钟楼区试点先行、面上逐步推广,有效推动物业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小区。
钟楼区是常州市的主城区、老城区,目前有居民小区300个,其中老旧小区和次新小区占比超过60%,由于基础设施陈旧,部分小区物业服务缺失,近年来居民纠纷不断,已变成了社区治理的“老大难”问题。面对居民改善居住环境的迫切呼声,钟楼区委社会工作部坚持党建引领,以“阳光信托”治理模式破题,探索出一条老旧小区有机更新的可持续路径。
“阳光信托”是一种新型物业服务制度,倡导党建引领,秉承“公开透明、开放参与、信义为本”的理念,以业主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全透明公开为业主服务,保证每个业主对于小区一切相关信息拥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物业企业通过约定比例的酬金,为小区提供质价相符、标准明确的物业服务,并接受全体业主的监督和查询。
“阳光信托”通过社会化物业管理服务、居民自我管理、邻近小区集中连片统管服务三种路径,确保因地制宜,因情施策。搭建五级组织,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党建引领,层层发动,保障制度落地。设立独立账户,物业费和公共收益进入共有账户,业主和物业共管,物业按约定比例(5-15%)提取酬金,剩余部分全部用于小区服务。居民全程参与,通过业主大会、议事会确定服务清单和年度预算,花什么钱、怎么花,居民说了算。数字平台支撑,每一位业主都可以通过“常州住房”App的阳光信托模块,随时查看自己小区的每一笔收支,就像看自己的支付宝账单一样清楚。
钟楼区委社会工作部从实践中总结出六步工作法。通识宣导,广泛开展“阳光信托”常识宣讲,召集居民代表、业委会委员、物业服务企业负责人等召开沟通会议。预算编制,物业服务企业制订年度开放式预算,接受业主质询,并进行答疑、调整和公示。业主表决,召开业主大会,组织三分之二以上业主对物业服务合同(信托制)和开放式预算进行表决,过半数同意即可。签订合同,确定服务标准后,由业委会或物管会与物业公司签订服务合同。设立账户,物业公司在银行开设独立账户,并在“阳光信托”模块开通线上查看记账、业主缴费查询功能。组织监督,除社区“两委”成员和全体业主都有监督权外,聘请高校、主管部门、社工机构等担任外部“监察人”实施运行监督。
因为信任,所以托付。“阳光信托”物业治理模式的内核就是通过制度重构重塑物业与居民信任关系,推动治理模式从“政府主导”向“共建共治共享”转型。截至目前,常州在钟楼区、武进区、天宁区试点开展“阳光信托”物业治理模式,已覆盖近200个小区。下一步,常州市委社会工作部将在省委社会工作部的精心指导下,推动“阳光信托”物业治理模式与“儒林实践”“人人社区”建设紧密结合,为推动解决物业矛盾纠纷贡献更多常州智慧、常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