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法制报

江阴“最小应急单元”守护安全“前哨”

日期:09-22
字号:
版面:第A02版:政法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通讯员 李细应 汪桔)今年以来,江阴市聚焦平安建设,充分发动群众,加快推进群防群治“最小应急单元”建设。如今“最小应急单元”已成为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前哨站”。

在江阴市春晖路经营农副产品店铺的许先生,如今有了一个新身份——“最小应急单元”志愿者。他的店铺距离江阴市要塞实验小学正门仅50米左右。

“上半年,我看到天鹤社区在招募学校附近的‘最小应急单元’志愿者,我和旁边店铺的2名店主都报了名。”许先生是一名党员,也是一名退役军人,平时就是社区里的热心居民,“我自愿报名加入‘最小应急单元’,一是我的店铺离学校很近,我是退役军人,如有危急情况,我有能力参与自救互救工作;二是周围店铺、小区的群众一起加入,我们的社区更加安全了。”

像许先生这样的“最小应急单元”志愿者,江阴市目前已试点招募了570余名,在已建成的83个“最小应急单元”上岗。江阴市在A类(学校、医院)、B类(人员密集场所)、C类(村/社区)等重点部位试点,广泛发动单位行政人员、内部保卫、社区保安、物业保安、治保人员、沿街商户、居民积极分子等力量参与“最小应急单元”建设,做到“统一名称、统一标识、统一装备、统一职责”。

许先生说:“我报名之后,派出所指导我们在店铺外面张贴了‘最小应急单元’标识牌,在店里设置了一个装备点,配备了棍子、盾牌、钢叉、对讲机和袖标等装备。遇有紧急情况,我和旁边的店主们可以使用这些装备参与自救、互救。”

“我还参加了江阴市公安局组织的技能培训。今年暑假期间,派出所还组织我们做了演练,我通过对讲机接收到派出所的指令后,迅速召集旁边的店主们拿好装备,到要塞小学参与应急互救。”许先生介绍说。

江阴市创新“共护圈”模式,强调“单元”不是“孤岛”,让“最小应急单元”从单独作战变为联合作战。如以要塞实验小学为“圆心”,联动周边商户及小区的“最小应急单元”,打造“孩子路上安全有人管、校门口拥堵有人疏、发生紧急情况能自救”的护学闭环。他们还构建了“学校+学校、医院+商圈、文体场馆+小区”等多种形式的最小应急单元“共护圈”,通过定期演练和实时通信,确保应急状况下“叫得应、帮得上”。截至目前,江阴已开展6批次专项轮训、8批次校园保安集训、6批次送教上门,实现力量培训全覆盖。

江阴市澄江街道综治中心负责人表示:“街道还考虑为‘最小应急单元’志愿者统一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尽力解决志愿者的后顾之忧。通过集结更多愿意挺身而出的居民群众,让更多人懂自救、会应急,让守望相助、共护平安成为社会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