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的淮安市北京路夕阳红广场,晚风送凉,大爷大妈们围坐在一起,掼蛋、对弈象棋、聊聊家常……尽情享受着惬意的纳凉时光。王猛拿着反诈单页,穿梭其间,看到大爷大妈闲暇时,都会把单页递到群众面前:“大爷,这个是防诈骗宣传单,我给您普及一下老年人如何防范诈骗。”“这是最新的诈骗手段,您了解一下,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就能及时发现是骗局了。”
“反诈手段在不断升级,宣传就得跟着‘迭代’,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概率让群众避开骗局,这事儿就值得做。”王猛常说。作为淮安市公安局清江浦分局北京路派出所的一名专职“反诈专员”,王猛经常拿着反诈单页在广场上干工作,时间久了,他成了广场上的“熟面孔”,手持蒲扇的张大爷见了他便笑着招手:“王警官,你可得多讲讲!现在诈骗的花样太多,有你提醒,我们心里才踏实。”每次听到这话,王猛总会停下脚步,结合近期新闻里的案例,细致讲解“低价旅游”“保健品”“以房养老”等骗局的核心套路,反复叮嘱:“遇到可疑情况别慌,先跟子女商量,或者直接报警,千万不能随便转账!”他的耐心讲解,总能赢得周围群众的连连点赞。
除了把反诈宣传做在日常,追赃挽损更是王猛的“硬功夫”。今年6月,辖区居民薛先生遭遇网络诈骗,还因此在网上贷款20多万元。被骗后,薛先生整日自责、魂不守舍,生活陷入困境,只能一次次跑到派出所询问案件进展。“您放心,我们一定尽全力帮您把钱追回来!”王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每次都耐心安抚,转头便投入到线索核查中。他顺着银行流水一点点追踪,先后在6月、7月、8月为薛先生追回三笔共计7万元的被骗款。收到钱款时,薛先生激动地手写感谢信送到派出所:“感谢王警官不遗余力,这7万元不仅是损失的补偿,更让我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追款的过程确实难,诈骗分子的账户往往层层嵌套,每一笔流水都要查清楚去向。但只要看到群众拿到钱时的笑容,就觉得所有辛苦都值了。”王猛坦言。工作之余,他还有个“习惯”——复盘平台上的诈骗案件,按照案发地点、受骗人群、诈骗类型等标签分类整理,从中寻找相似点、关联点和破案“突破口”。
2024年9月,王猛在“倒带”梳理资金流时发现,刑事案件受害人史某被诈骗的20万元,全额流入了嫌疑人吴某的账户。他立即上报刑侦副所长徐聪,申请冻结该账户,却发现账户因涉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人民法院的民事裁定,已被同步冻结,划扣工作陷入僵局。为确认资金归属,王猛反复研判流水细节,指导史某打印交易明细并加盖银行公章,通过快递、邮件双渠道将证据寄往法院,清晰证明这20万元是史某的被骗资金。
2024年11月,法院回复需受害人提起诉讼才能解冻账户。王猛连夜整理起诉材料,手写标注流程要点,“手把手”教史某完成每一步诉讼操作。那段时间,史某因网贷压力频繁到派出所询问进展,王猛一边耐心安抚他的焦虑情绪,一边每周主动致电法院跟进,反复说明史某“生活已举步维艰”的困境。
这份坚持持续了半年多。今年4月9日,法院出具(2025)内2222执异5号裁定书,解除了账户冻结。公示期一结束,王猛第一时间提交划扣手续。8月21日,当史某接过追回的20万元时,激动得热泪盈眶——这便是反诈工作最动人的价值。
“反诈是一条需要持之以恒的路,多一分坚持,群众就少一分损失。”夏季“靖安”行动开展以来,王猛已协助民警成功止付电信诈骗20余起,参与抓获嫌疑人3名,追赃挽损总额超70万元,收获4封群众送来的感谢信。他用脚步丈量责任,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公安干警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