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龙:花园社区最牢靠的“螺丝钉”
日期:09-17
9月10日晚7时许,夜幕降临,东海县花园社区警务室门口却人头攒动,社区民警张英龙正带领义警队伍整队出发。夏季治安打击整治专项行动开展以来,该警务室通过创新巡逻防控机制、发动群众参与,织密辖区安全网,让群众真切感受到“警察就在身边,平安就在眼前”。 在花园社区,居民们总爱亲切地喊张英龙一声“小张警官”——不是客套的称呼,而是发自内心的信赖。这位1993年出生的年轻民警,用8年的坚守,把自己“钉”在了社区,也“钉”进了居民的心里,大家都说他是社区里最牢靠的“螺丝钉”。 居民心中的“定心丸” 花园社区有7个小区、1个城中村,5230户居民,实有人口达12400余人,有3所学校、百余家商业门店。由于辖区场所行业、租赁房屋众多,人员流动性大,治安形势较为复杂。张英龙从到任的第一天起,就下定决心要成为社区居民的“定心丸”。他每天早早来到社区,走访商户、巡查街巷,了解居民的需求和困难。无论是邻里纠纷还是安全隐患,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耐心调解、细致排查。 7月1日中午,张英龙的手机响了,电话那头传来孩子雀跃的声音:“张叔叔,我这次期末考试又得了三好学生!”打电话的是社区里的居民明明。4年前,张英龙在辖区走访时和明明相识,几年来,他一直竭尽全力地帮助明明解决户口、上学等各种难题,相差23岁的二人因此成为了“忘年交”。在花园社区,像明明这样把张英龙当朋友的孩子不少,而老人们则更习惯把他当自家孩子看待。 “有他在,我们心里就踏实。”这是社区居民常挂在嘴边的话。今年春节前夕,李女士不慎丢失了一条价值3万多元的金项链,心急如焚。张英龙接警后,连续几天调监控、走访排查,硬是从海量信息中找到了线索,最终把项链完好无损地交还到李女士手中。接过项链的那一刻,李女士红了眼眶:“张警官,你真是我们的‘定心丸’!” 反诈战线的“排头兵” “天上不会掉馅饼,但骗子会设陷阱!”在社区反诈宣传现场,张英龙总爱用这样的大白话提醒居民。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频发,张英龙深知反诈宣传的重要性。为了让居民提高警惕,他利用社区微信群、宣传栏、广播等多种渠道,发布反诈知识和案例警示。他还经常组织反诈讲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居民讲解诈骗手段和防范技巧。在张英龙的努力下,花园社区的电信诈骗案件大幅下降,居民们的财产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张警官的反诈宣传特别接地气,我们一听就懂。”社区居民王阿姨说。张英龙的较真劲儿,曾让一位居民避免了“帮信犯罪”的风险。 去年12月,张英龙在辖区走访时得知,辖区居民李女士通过网络平台认识了一名网友,并让李女士帮其投资款项转账,后转账了50万元给李女士。了解情况后,张英龙随即联系反诈中心并追查这笔款项,发现转入李女士银行账户的50万元是受害人的诈骗赃款。此时李女士才恍然大悟,自己差点成为了诈骗分子的工具人。第二天上午,张英龙带着李女士来到银行将两笔汇款取出,并联系该笔资金的受害人取回款项。事后,李女士后怕不已:“要不是张警官,我差点成了骗子的‘工具人’!” 校园普法的“引路人” 张英龙不仅关心社区的安全,也关注青少年的成长。2024年9月,他在辖区朱自清中学开创了“法律生日”活动,为孩子们送上特别的“法治礼物”。每到学生的生日,张英龙都会来到学校,为孩子们讲解法律知识,分享法治故事,并送上精心准备的法治蛋糕和法治贺卡。张英龙开创的“法律生日”活动,让法律知识变成了香甜的蛋糕、有趣的漫画和暖心的贺卡。 “原来法律不是冷冰冰的条文!”学生小刘在“法律生日”上第一次知道,给同学起侮辱性绰号可能涉及校园欺凌。通过“法律生日”活动,张英龙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法律知识,也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法治的种子。截至目前,张英龙已组织开展“法治生日”活动245期,直接受教育学生近5000余人。在他的带动下,目前,“法律生日”活动已在全县36所初中学校推广,直接受教育学生1.65万余人。 据统计,该项活动开展以来,全县涉校矛盾纠纷下降了22%,学生法治意识测评优秀率提升了35%,家长满意度达到92%。这种将法治理念融入生命仪式的创新实践,不仅重塑了青少年普法教育形态,更探索出了法治社会建设的情感化路径,对于培育具有法治信仰的新时代青年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