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只是‘借卡刷流水’,没想到差点背上一辈子案底……”近日,在苏州市吴中区检察院的听证会上,25岁的小李眼眶泛红哽咽道。
小李是吴中区某企业的员工,因经济压力较大,长期靠“拆东墙补西墙”维持周转。然而几番拆补下来,他的征信报告亮起了“红灯”,不仅多家银行贷款申请接连被拒,就连网络平台的小额信贷也全部碰壁。就在他陷入“借贷无门”的困境时,2024年4月的一个晚上,短视频平台突然弹出的“无抵押、无担保、快速放款”网贷广告,让小李以为找到了贷款渠道,于是当即联系了广告中自称银行信贷“魏经理”的人。
对方抛出的“刷流水提升资质”方案让小李动了心——“只需配合走账,贷款额度立马提至5万元”。为尽快获得贷款,小李专程多次前往异地配合“刷流水”,并将多张银行卡、手机交给陌生人操作,眼睁睁看着陌生账户的钱款频繁转入转出,之后再按要求去ATM机取现,交给对接的“接头人”。直到民警找上门,小李才意识到,自己的银行账户竟被用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资金的过账,导致33500元涉诈资金无法追回。
案件移送吴中区检察院审查起诉时,承办检察官林淑蓉发现了端倪:小李在配合“刷流水”当天,曾偷偷用备用手机连续搜索“借卡刷流水犯法吗”“帮人走账算不算洗钱”“洗钱罪判多少年”等内容。他甚至将截图发给“魏经理”,带着最后一丝侥幸追问“你们这不会是洗钱吧”。面对林淑蓉对该细节的追问,小李低下头坦言:“对方说‘只是公司走账,出事算我的’,我急着用钱,就抱着‘赌一把’的心态……”
此外,小李表示,银行工作人员曾提醒他“出借银行卡可能涉嫌诈骗”,而且在第一次交出银行卡时,手机银行就已经弹出了“频繁异地大额交易”风险提示,但“5万元贷款”的诱惑,最终让他越过了法律红线。
不过,经综合考量小李具有坦白、认罪认罚情节,且已主动退出350元非法获利,检察院拟对其作出不起诉处理。为进一步提升办案公开透明度,吴中区检察院特地召开听证会。会上,林淑蓉详细阐明案件情况后,三名听证员经评议一致同意检察机关意见,最终认为应给小李改过自新的机会。
在随后听证会上的释法说理环节,林淑蓉特别强调,小李的经历并非个例——事实上,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切勿轻信网络弹窗小广告,更别抱着侥幸心理以身试法,否则终将付出惨痛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