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睢宁县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的“清欠办”调解室门口发生感人一幕:经过一个多月的协同攻坚,被拖欠307万元工资的287名农民工全额拿到盼望已久的工资。
2022年初,睢宁县委政法委牵头,按照“线上诉求一平台、线下问需一张网、现场服务一中心”模式,成立睢宁县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打造县镇村三级一体化社会治理体系。与此同时,睢宁县法院在综治中心成立法院社会治理协同中心,并持续发挥先发优势,在场所规范化、入驻规范化基础上,重点推进司法流程、法治运用、预防预警深度融入,服务综治中心社会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以司法流程融入
优化多元解纷运行机制
“我们干了一年多了,就拿到一点工资,项目停滞了,我们的工资怎么办?”2024年夏天,一群农民工堵在县综治中心“清欠办”调解室门口,领头的大叔红着眼眶说。
综治中心迅速联动相关部门,并在现场支起桌子,为大家登记诉求。有位大叔不识字,工作人员就一句句念给他听。劳动监察部门对用工情况进行细致核查,发现很多农民工未签订用工合同,存在劳务转包问题;法院第一时间安排专家参与,为大家厘清法律关系,释明正当维权程序和途径。
“今天查到发包方账户有存款”“明天调解咱们一起去”,综治中心为农民工建立的微信群里,每天更新着进展。
经过一个多月的协同攻坚,287名农民工全额领取工资307万元。“真没想到可以这么快解决问题。”一位大姐数钱时抹着眼泪说。
近年来,综治中心在县委政法委统筹下,整合25家单位全面入驻,依托“速来办”社会治理云平台,对于当事人同意由综治中心协同化解的纠纷,转办至各属事单位调解。同时,睢宁法院以“一审一助二书”模式组建4个速裁团队入驻综治中心,全流程做好指导民调、司法确认工作。对于调解成功的,3日内完成司法确认,并协助督促履行。调解不成案件“一案一档”移交,由立案庭依法审查立案。2025年以来,速裁团队指导调解1428件,其中,即时清结245件。
以法治运用融入
深化多元解纷法治保障
秋高气爽,万亩稻蟹共养基地本该是蟹肥稻香的丰收景象,却因一纸诉状打破了这里的祥和。某村委会将稻蟹养殖户薛某告上法庭,要求解除610余亩土地租赁合同、支付104万余元租金及利息、违约金,并恢复土地原状。
薛某2011年起与某村委会签订土地租赁合同,约定承租该村610余亩土地用于稻蟹养殖,承租期限15年,年租金每亩850元。2022年1月起,薛某未按期支付租金,该村800余名村民多次至村委会要求解决。
“稻蟹卖了钱为啥不付租金?”“地荒了来年种啥?”面对群情激愤,村委会无奈诉至法院。
法院受理案件后,敏锐察觉到事件的涉农、涉众双重特点。经查,薛某承租了4个村庄共计1700余亩土地,涉3000余名村民未按时收到租金。
更棘手的是,正值稻蟹生长关键期,若贸然判决解除合同,不仅薛某的养殖投入将血本无归,村民们的租金也会落空。
“必须把矛盾化解在田间地头。”承办法官决定以协同化解先行、示范诉讼指引、旁听庭审释法、多方调解跟进的递进式工作机制化解纠纷。
镇综治中心联合镇、村干部组成的调解小组率先介入,可薛某称养殖亏损无力支付,村民坚持“不给钱就收地”,几轮协商均不欢而散。面对僵局,法院选取此案作为示范诉讼,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镇村干部、村民代表等旁听庭审。
庭审现场,承办法官引导双方举证质证,归纳争议焦点,并精准把握节奏宣布休庭,在会议室召开座谈会,对在场代表委员、镇村干部等进行释法说理。
“现在收地,蟹苗烂在塘里,谁都捞不到好处;分期付租等收成,大伙都有盼头。”通俗易懂的分析,让原本对立的双方逐渐松动。
经过几个小时的拉锯协商,双方终于达成一致意见:同意解除合同,薛某分期支付租金,并继续使用土地至稻蟹成熟。这份“活蟹变现”的调解方案,既保障了村民权益,又避免养殖户血本无归。在综治中心牵头下,另外三个村的村民也参照方案与薛某达成调解协议。
2025年以来,睢宁法院深度融入县镇村三级矛盾纠纷化解格局,借助全县18个镇街一站式平台、400个村(社区)工作站全部建成运行优势,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基层预防化解纠纷网络,大量矛盾纠纷在基层得到实质性化解。
以预防预警融入
促推矛盾纠纷标本兼治
“某保交房项目80余户业主集中申请立案,涉及逾期交房风险,启动预警!”这场由一纸诉状触发的协同共治,正是睢宁法院以预防预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动缩影。
综治中心收到预警后,第一时间牵头住建、信访及涉事16镇67村(社区)成立专班,通过“政府监管、企业整改、法院释法、属地稳控”,推动问题楼盘附属工程有序建设,衍生纠纷有效化解。
“每份诉状都是民生温度计。”立案庭庭长倪泗娟指着电子屏上的案件筛查系统介绍道。“问题楼盘涉及主体人数多,购房者在利益上相对一致,单个纠纷极易引发连锁反应,进而形成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的群体性纠纷。”
睢宁法院将立案窗口作为矛盾纠纷的“前哨站”,建立“快速识别+分级预警+及时报告”机制。立案窗口严格审查立案材料,重点筛查涉农、涉众等群体性纠纷,同步评估涉诉风险等级,必要时向县委、县委政法委报送预警单。依托综治中心统筹协调优势,推动形成“一项一专班、一事一策略”的快速响应机制,法院安排4名四级高级法官作为法律专家参与专班,提供专业指导。2024年以来,通过立案阶段识别风险隐患7件,向政法委报送预警单20次,避免108件纠纷直接进入诉讼形成群体效应。
从“综治挺前”分流矛盾,到“诉讼托底”保障权益;从化解企业纠纷,到守护村民利益,睢宁县法院以“三个融入”打通了多元解纷的“神经末梢”。如今,在睢宁大地上,越来越多的矛盾在综治中心化解、在诉讼程序外平息,法治正以更主动、更专业、更贴心的方式,守护着群众的获得感与安全感,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坚实的司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