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法制报

解码江苏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邮储方案”

日期:09-12
字号:
版面:第A04版:专 题       上一篇    下一篇

凤凰镇水蜜桃园

盛泽镇吴江嘉宇盛纺织公司新工厂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习近平总书记更以“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擘画蓝图,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锚定航向。

作为全国县域经济的“模范生”,江苏以25个全国百强县、251个千强镇的硬核实力,勾勒出“苏大强”的壮美轮廓—苏州盛泽镇的纺织机“织”出千亿级产业链,无锡璜土镇的智慧葡萄园“种”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宜兴丁蜀镇的紫砂电商“淘”出年销量110亿元的数字金矿,一幅“百镇竞发、万业兴旺”的繁荣图景跃然眼前。

在江苏县域经济“走在前、做示范”的奋进征程中,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紧跟时代步伐,紧贴县域特色与金融需求,创新实施“服务强县富镇提升工程”,将金融服务下沉基层,深耕县域经济沃土,精心绘就了一幅与兴业、强县、富民协同共进、相得益彰的金融新画卷。

盛夏时节,《中国金融家》记者跟随媒体调研团深入苏南腹地,透过产业脉动与金融创新交织的镜头,解码江苏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邮储方案”。

缘何推出“服务强县富镇提升工程”

“数量众多、实力领先”,这是记者对江苏县域经济的最大感受。

全国每三个千亿县,就有一个在江苏!2024年,全国62个千亿县榜单中,江苏有22个县(市)上榜,占比超过1/3,且在前十名中,包揽前三,独占五席,已连续多年霸榜千亿县。

强大的县域经济是江苏“走在前、做示范”的最大底气。邮储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强县富镇是县域经济的领头羊,业务需求旺盛、产业经济发展稳定。例如,2024年GDP超过1000亿元的62个千亿元县,占全国GDP的7.8%,贡献了全国1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产值、10%左右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资金需求旺盛。

为此,邮储银行聚焦产业经济发展稳定、客群基础较强、业务需求相对旺盛的强县富镇,按照“市场为先、分类施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形成邮储银行在县域市场的差异化打法,推动重点地区突围并辐射周边发展,助力县域经济和乡镇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总行战略指引下,邮储银行江苏省分行因地制宜,全力推进“服务强县富镇提升工程”。具体有几点做法:一是结合江苏“百强县”“千强镇”特色产业情况,精准聚焦专注细分市场、掌握关键技术、市场占有率高、质量效益优的县镇企业,通过业务下沉、授信下沉,提供高效的金融服务。二是通过运用总行“看未来”等科技手段+常态化上门走访的方式,为企业提供精准适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三是在江苏乡镇建立试点网点,以镇为单位、以特色产业为抓手,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金融“活水”绵绵不绝,润泽县域经济沃野。邮储银行“强县富镇”工程助力,持续畅通产业金融循环,为江苏构建更具韧性与创新力的县域特色产业体系添能蓄势,在兴业、强县、富民中践行国有大行使命。

形成邮储银行县域市场差异化打法

记者第一站来到苏州。苏州富镇经济体量大,产业集聚、人口集聚,发展潜力巨大。2024年,苏州县域GDP总量达1.8万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52%。苏州全区共51个乡镇行政区划,其中有50个全国千强镇,25个全国百强镇,14个规上工业总产值过千亿的经济大镇。

“苏州富镇资源很丰富,特别适合批量开发、集中作业,能有效提升展业效率、扩大开发效果。”邮储银行苏州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最核心任务就是提升市场覆盖率。基于苏州地区特色和市分行资源禀赋,邮储银行苏州市分行通过服务下沉、授信下沉、客户下沉为抓手,构建了公司业务引领、两小业务突围、零售业务跟进的协同发展格局,全面培育新的增长动能。”

据介绍,在机制体制创新方面,邮储银行苏州分行还成立了强县富镇领导小组,市分行行领导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任成员,市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负责强县富镇产能提升工作的整体规划和组织管理,其他部门配合共同推进。同时,按照县域经济特点,分型分类制定各有侧重的差异化服务策略,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为强县富镇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从一组组数据可以看到,强县富镇网点上交了亮丽的答卷:截至2024年末,强县富镇网点小企业贷款结余53.88亿元,占全区小企业贷款结余的47.96%,当年小企业贷款净增9.21亿元;网点额度消费贷款余额39.04亿元,占全区额度消费贷款结余45.53%,较年初提升2.29个百分点;网点AUM规模182.2亿元,占全区的44.65%,较年初提升0.46个百分点,当年个人AUM净增20.23亿元,占全区的45.53%。

自2024年扬帆起航,邮储银行苏州市分行以坚定的决心和有力的行动,全方位推进这一战略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也推动全行业务踏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截至2025年5月末,苏州全区强县富镇网点累计实现收入2.95亿元,同比增加7903万元,增幅达36.6%,展现了战略对业务增长的强劲带动作用。不仅如此,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攀升至1750.36亿元,贷款余额达1612.91亿元,业务规模持续扩张,市场竞争力稳步增强,在金融助力县域经济的征程中书写了精彩篇章。

“一根丝”到“一匹布”的世界之旅

一根丝连接古今中外,一匹布托起经济民生,说的便是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镇上拥有2500多家纺织企业、上万家贸易企业,诞生了两家“世界500强”大型纺织企业,每年丝织品产量超过130亿米,可供全球每人做一套衣服,是名副其实的面料之都。

记者一行来到盛泽镇圣塘村,走进吴江嘉宇盛纺织公司的新工厂,刚升级的88台新设备井然有序地运转,一根根丝线通过自动化生产线整经上浆,打卷进入成品包装车间,打包后再发往国外集装箱,销往世界各地……这就是“一根丝”到“一匹布”的世界之旅。

“公司目前的订单已经排到今年11月份,主要销往中东阿拉伯国家,以及马来西亚和东南亚地区。”嘉宇盛纺织公司董事长宋文林告诉记者,“从2018年开始,邮储银行就一直给予我们大力的资金支持,特别是去年产能升级,年初新厂房投入6600万元,设备换新投入1600万元,多亏了邮储银行的贷款,解了燃眉之急,现在工厂每天产出6万多米,年销量达到2100多万米,不愁没有销路。”

放眼盛泽,纺织业智能化迭代升级的场景随处可见。据了解,盛泽镇位列2024年全国千强镇第六位,作为中国重要丝绸纺织生产基地、出口基地和生产集散地,打造了“从一滴油到一匹布”“一根丝到一个品牌”的完整纺织产业链,形成了千亿级产业、千亿级市场、千亿级企业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千亿级产业链的背后,有邮储银行“织网行动”的强力支撑,实现了“1+N+X”产业金融闭环。针对盛泽镇全国领先的丝绸纺织产业及东方丝绸市场核心平台,邮储银行构建了“1(核心市场/平台)+N(产业链上下游商户)+X(零售端客户/员工)”的综合服务生态,服务内容从存贷汇基础服务,延伸至代发工资、理财咨询等,实现对市场客户的精准覆盖与价值提升,畅通了产业金融血脉,助力“千强镇”核心引擎持续升级。

东方丝绸市场是盛泽镇最核心的专业批发市场。记者一行来到盛泽东纺城,这座集群化、国际化的商业化综合体五层大楼里入驻了800多家商户,主打现货面料批发。

“盛泽东纺城从2016年底开始试运营,是一家纯国资的丝绸综合体,也是盛泽丝绸重镇的标杆,目前面料开发和推广都是关键。我们从2020年加大了设计品牌的力度,成立品牌协会,希望能实现从一匹布到一个品牌的转型,最大化面料的价值。”东方纺织城副总经理李红介绍道。

从面料到成衣,东纺城商户的大多数资金需求主要用于产业升级、产线配套、支付账款等经营性需求。2024年,邮储银行吴江区盛泽镇支行多次与东纺城举行交流座谈会,通过上门走访调研为企业经营者和个体工商户分类别量身定制融资方案。截至目前,该行服务近200户商户,授信超1.3亿元。“有很多商户在定期召开的恳谈会上反馈,邮储银行的信贷产品多,能精准匹配他们的资金需求,专业性也很强,更重要的是,贷款速度快,直接把金融服务送到了店门口。”李红如是评价道。

凤凰山的“甜蜜产业”

张家港市凤凰镇因境内凤凰山而得名,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这里曾走出4位状元、32名进士,享有“进士之乡”的美誉。如今,恬庄古街、千年红豆树、永庆寺等历史遗存静静诉说着往昔,河阳山歌、河阳宝卷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着文化的血脉。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凤凰镇锚定“三镇五区”建设目标——以“创新强镇、文旅名镇、生态美镇”为引领,打造产业协同示范区、乡村振兴样板区,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凤凰水蜜桃已有100多年的种植历史,目前全镇种植水蜜桃6000余亩,种植农户1000多户,年总产量超9000吨,产值超1亿元,是凤凰镇传统的特色农业产业。”凤凰镇农业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蒋利春告诉记者,“近年来,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在邮储银行的金融支持下,凤凰镇对水蜜桃产业园区进行了提档升级,开展了道路建设、水系连片综合治理、标准园建设等,园区的形象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桃农严大华作为凤凰镇水蜜桃种植大户,经营着125亩桃园。2021年,为提升水蜜桃品质与产量,严大华计划搭建大棚,却因资金问题一度搁置。转机出现在邮储银行张家港市塘桥镇支行的“送贷下乡”活动中。客户经理深入田间地头,详细了解种植情况和资金需求,迅速制定专属方案,第一时间发放123.9万元贷款。

“这笔钱真是及时雨!”严大华感慨道。如今,他的大棚桃园不仅产量提升30%,精品果率更达到80%,年增收超过40万元。这是邮储银行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甜蜜产业”的生动实践。

为助力做大做强凤凰水蜜桃特色农产品,邮储银行当地支行突破了传统点对点服务模式,向凤凰镇的乡村振兴项目提供高达6.52亿元的授信额度,并已实现放款5.6亿元,将大额信贷资源直接配置到乡镇层级,精准灌溉区域特色产业。同时,配套“运营升级”,为项目及超1000户桃农量身定制数字人民币结算、便捷代发、专属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切实助力农民增收和产业振兴。

“凤凰镇乡村振兴现在的成效,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特别是邮储银行张家港市支行,从对凤凰桃农的扶持到产业项目的支持,凤凰镇的乡村振兴中早已融入了邮储元素。”凤凰镇政府负责人如是说。

葡萄第一镇“串”起富民产业

璜土葡萄具有40年的种植历史,是江苏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2023年,江阴市璜土镇(葡萄)被认定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成为全国首批770个入选乡镇之一。

璜土镇的夏天骄阳似火,走进刘德余的家庭农场,一串串夏黑葡萄如黑玛瑙般缀满藤架,压弯了翠绿的枝蔓,似乎低头吟唱着“盛夏的果实”。

“过去困于资金瓶颈,现在有了邮储银行提供的100万元纯信用贷款,我们农户可以放心地扩大种植规模,进行智能化设施升级改造了。”刘德余告诉记者,如今通过一部手机就能对园区遥控管理、温度监测,且使产量提升20%-30%。

“目前全镇葡萄种植面积近万亩,年产量达1.5万吨,从藤稔到夏黑、美人指、阳光玫瑰、七星女皇,涵盖早中晚熟近30个品种,且多次斩获省级、国家级农产品金奖,是名副其实的‘葡萄第一镇’。”江阴市璜土镇汇南村党总支部副书记、江阴市璜土镇农业发展协会会长董泽健告诉记者,“当前,我们正加速推进葡萄产业链延伸,通过‘种植+加工+文旅’融合模式,持续擦亮葡萄第一镇金字招牌。”

针对璜土精品水果种植基地项目,邮储银行江苏省分行深入践行“服务下沉”,通过深度调研精准识别产业链不同主体的差异化金融需求,实施“分类施策”。

例如,针对璜土精品水果(葡萄)种植基地项目等核心企业与合作社层级,提供大额、长期的公司贷款支持,用于基地建设、技术升级和品牌打造,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对于分散的种植户和中小经销商等零售端客户,则充分发挥邮储银行网点下沉和普惠金融优势,匹配灵活便捷的小额贷款产品,通过优化流程、下沉服务,有效解决其“小额、高频、分散”的融资需求,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这种“分层服务、分类施策”的模式,确保了金融资源在整个葡萄产业链条从核心主体到小微个体的精准匹配和高效利用,既做强了产业龙头,又激活了末梢活力,全方位提升了“江苏葡萄第一镇”的产业竞争力。

陶都紫砂壶“勇闯”产业新赛道

宜兴市丁蜀镇的木石·陶文化数字产业园里,大厅的数字屏上实时跳动着电商数据。

“宜兴”这座沉淀了7000载岁月制陶史的陶瓷古城,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被誉为中国的“陶都”。

宜兴丁蜀镇因陶而兴,因陶扬名。当传统工艺邂逅“直播”电商,2024年宜兴丁蜀镇紫砂产业线上年销售额突破110亿元,以国内领先的数字技术和创新商业模式为驱动,促进紫砂陶产业全面融入数字经济时代,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走进位于宜兴市丁蜀镇的木石·陶文化数字产业园,大厅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蓝色数字大屏上实时跳动的电商商家数据:服务商家数3523,今日订单数6542,今日GMV(商品成交总额)1831840,昨日GMV26752768,昨日订单数98717……包括商家榜、销量榜、直播榜、视频榜、各线上平台对比数据及热销城市,一目了然的榜单数据里弥漫着激烈的竞争烟火,也彰显着紫砂产业的澎湃活力。

据介绍,该园区依托宜兴深厚的紫砂陶文化产业基础,主要聚集紫砂陶产业资源、国内全互联网平台资源,打造集产业服务、产业孵化、产业优化管理于一体的宜兴紫砂陶产业创新园区。

在园区内,宜兴“紫砂新势力”品牌创始人陈鹤对公司现代化数字产业的紫砂手工技艺制作、装饰、烧制、短视频推广、直播等综合性现代化紫砂品牌建设与发展作了详细讲解。其产品展示间,摆放着上千件精美的紫砂壶,作为专业的紫砂品牌孵化基地,从原料的精心筛选,到制作工艺的严格监督,再到成品的细致检验,致力于打造一个集创意、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去年该公司的直播销量已突破上亿元。紫砂新势力的成功,可谓是专业的宜兴紫砂手工技艺传承,与文化艺术传播和紫砂茶具直播带货销售有机结合的一次成功探路,更是中国式现代化在紫砂产业领域的生动实践,将文化资源优势妥妥地转化为产业发展胜势。

在这场紫砂壶的产业变革中,邮储银行作为金融服务的坚实后盾,针对丁蜀镇传统紫砂产业与电商直播融合的新趋势,积极推动“客户下沉”,将服务触角深入紫砂电商新群体和直播基地,创新推出场景化专属信贷产品“紫砂贷”。针对当地轻资产的紫砂匠人、小微电商等新经济群体,突破抵押依赖,依托经营流水、电商数据等多维信息进行信用评估,提供便捷、高效的融资支持,截至目前累计投放6000万元。

此外,邮储银行通过服务协会、平台带动支持小微电商服务个体匠人,累计发放贷款超2亿元,有效激活了传统紫砂产业的线上新动能,为特色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劲的金融“活水”,让古老陶艺焕发新时代的光彩。

(崔雨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