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钢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近年来,宜兴市检察院以选优配强党务干部为突破口,着力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主动性,引导其在检察履职中打头阵、当先锋、作表率,努力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辅相成、互融互促。
选优配强“领头雁”,筑牢融合发展组织根基。党建与业务融合得好不好,关键要看党的领导力量强不强。院党组抓住“关键少数”这个“牛鼻子”,着力建强基层党组织,不断提高融合质效。选好党建带头人。重视机关党建力量配备,选拔推荐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经历丰富的院领导担任机关党委书记,分管党建工作;专门向市委编办申请,核定专职党务干部职数,配齐机关党委副书记和机关纪委书记;选用素质硬、资历深、能力强、威信高的业务部门负责人担任党支部书记,既当业务“领头羊”,又做党建“带头人”。配强支委一班人。坚持政治标准与业务能力并重,按照既精通业务又会抓党建任用标准,选拔8名部门负责人和业务骨干担任支委委员、党小组组长。将党建要求贯穿业务工作始终,各支委在重大专案中同步履行思想动员、纪律监督职责,有效保障案件质效。培养骨干先锋队。秉持“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的理念,坚持抓业务与抓党建双管齐下,优先将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青年干警确定为党员发展对象,着力提升党务干部“两手抓、两手硬”能力。
创新载体“搭平台”,拓展融合发展实践空间。检察机关是业务性极强的政治机关,本院以党建为统领,打破条块分割、就案办案的传统履职模式,为党员发挥作用搭建载体,畅通党建业务相融共促之路。科学设置基层组织。按照职责相近、业务相通、便于活动的原则,将10个内设部门划分为4个党支部。各党支部将党小组建在部门上,由部门主任或业务骨干担任党小组组长,压实部门负责人抓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使党建工作有效嵌入业务单元。务实创建党建品牌。开展党建品牌与业务品牌共创活动,相继推出“检育未来”“怡心为民”“五心暖检”等5个特色党建品牌。机关党委倾力打造“检润宜兴业”党建品牌,荣获2024年无锡市检察机关党建与业务融合典型事例评比二等奖,相关做法入选省检察院依法一体履职、综合履职试点工作典型案例;第一党支部创建的“苏宜安”党建品牌,先后获评无锡市、江苏省检察机关党建与业务融合典型事例。深化党员创先争优。在重大案件办理、扫黑除恶等专项工作推进和12309窗口服务一线设立党员先锋岗,引导党员亮身份、明职责、作表率,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
完善机制“强保障”,激发融合发展内生动力。着眼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创造力,强化党员干警责任感、光荣感,本院将机制保障贯通党建工作各方面,为融合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鲜明导向,将参加组织生活、党建活动和党员作用发挥等情况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对打造党建品牌做出突出贡献的一票肯定,激励党员干警干事创业、担当作为。今年上半年,对获评市院省院党建与业务融合典型事例的第一党支部给予奖励慰问,极大鼓舞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落实专题研究制度。党支部制定年度党建工作计划和品牌创建方案,构建完善书记总抓、支委齐抓的支部党建工作格局。机关党委按月制定学习计划,支委班子每月组织集中学习、开展交流研讨,结合重点工作和疑难案件谈心得教方法,一体统筹推进党建和业务工作落实。建立党员干警列席重要会议制度机制,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支部书记和支委委员列席党组会,共议党建工作,研判问题难点,协调资源,高效推进。健全示范引领制度。注重多层面、多角度培育选树党员干警中的标兵、模范,通过宣传展板、“两微一端”等平台广泛宣传先进典型事迹,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近年来,先后有15人入选省级人才库,12人获评省市级标兵能手。由院第二党支部书记担任主任的第五检察部,被省委组织部记集体二等功。由第四党支部组织委员兼任大队长的法警大队“蓝鹰”警队,被选树为全省检察机关法警大队特色品牌。
(作者系宜兴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