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蒋文彬
“知恩图报的本心、扎根农村的红心、干事创业的雄心、久久为功的恒心、为人处事的公心、服务百姓的真心、风轻云淡的清心,这是我自己总结的‘七心’理念,也是我30年坚守农村工作第一线,服务村级经济发展和基层社会治理,带领村民走好幸福路的精神支撑……”
农历七月的高温天气,风吹在身上都是热乎乎的。在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镇西墅村村委会,听着村党总支书记季文斌的这番话,让记者的心也开始火热起来。
激情燃烧重情怀
也许是因为骨子里的那份干事创业、服务百姓的冲劲,让已经61岁的季文斌看起来并不显老,浑身散发着不弱于年轻人的激情,说起话来也是中气十足。甚至,连他的微信昵称都是“燃烧激情”。
“这种激情源于我对基层农村的深厚情怀。”季文斌告诉记者,他的父亲以前在村委工作25年,如今他也已经在村委工作30年,做村书记也有21个年头了。他说,这种对农村的深厚情怀早已融入自己的血液,更好地把农村工作做好、把百姓的事办好,已成为他深藏于心的使命担当。
“富民强村一直是我做农村工作的主题和主线。”季文斌说。西墅村虽然远离城区,但地处新孟河和东湟线的交叉点,又临近239省道,区位优势相对明显,为此,他与村“两委”班子研究决定,大力发展工业,探索“以工养农、以工补农、以工促农、以工惠农、以工业反哺农业”的乡村振兴新路径。截至目前,西墅村已拥有大小企业37家,其中有产值500亿元的东方润安集团,还有国家知名品牌的晨光涂料公司、常州上市后备企业长虹结晶器公司等亿元企业,村民年均收入超过了5.3万元,村级稳定性可持续收入达500万元以上。
党建引领记初心
去年底,西墅村自建区新余自然村开工,季文斌专门在村牌门楼上写了两副对联。一副是“孝爱原乡,二十四孝卧冰求鲤,千年传承;尚武名村,余柯拳师痛击洪帮,百姓颂扬”,凸显了乡村文化建设主题;另一副则是“崇尚实干,和美乡村披锦绣;勇争一流,全面振兴作表率”,凸显了党建引领各项事业发展。
“农村事业的兴衰成败关键在于基层党支部,支部强则事业兴,支部弱则民心乱。”季文斌说。从2005年担任西墅村党支部书记起,他在第一次报告中就列出了当年党建工作计划及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组织全村党员干部到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言,牢记“我是谁,为了谁”,并作为一项制度延续至今。他总结提炼“七心”理念和“五五”工作法,引导党员干部用心用情做好“百姓的每一件事”。
在日常工作中,季文斌带领村“两委”成员和村里的党员干部,建好用好村大学生乡村振兴工作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民情聊天室、党员会议室、大讲堂等党建阵地,同时利用村民的房前屋后、家里家外、田间地头,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真正凝聚人心,形成合力,在农村发展、乡村建设、基层治理中实现全村上下“同欲、同心、同向、同行”。
法治建设护平安
漫步西墅村里,法治广场、法治动车、法治长廊、法治丛林等系列法治宣传阵地,展示了内容多样的乡村法治文化,为村民们提供了入境式学法体验,把法治优势最大程度地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
邀请“三官一律”走进网格,发挥专业人员的主导作用,实现“村里有法律团队,网格有律师结对,小组有调解骨干”,有效推进法治宣传教育进农村,鼓励和引导广大村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鉴于村里企业众多,外来人员流动量较大,且成员复杂、治理资源分散,为有效解决社会治理难题,西墅村积极在协同治理上下功夫,大力推进村企联动,深化“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村企合作项目,与辖区6家企业、毗邻6个村逐一签订共建共治协议,进一步促进工作融合度。
为切实解决服务村民的“最后一米”,西墅村利用宅基地制度改革,将村民闲置宅基地及民房通过自愿有偿退出进行使用权流转,建起“民情聊天室”,让群众“话有地方说,苦有地方诉,理有地方讲,事情有人管”。村里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纠纷调解,聘请“五老”人员成立“老娘舅帮帮团”。三年来,“老娘舅帮帮团”单独和配合村委会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400多起,有效维护了基层社会和谐稳定。
以党建和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为枢纽,西墅村还倾力打造全域网格、全能网格及智能网格。以自然村为单位,成立了19个自然村60多人的网格信息员队伍,推动网格治理向农村社会的末梢和终端延伸。近年来,他们还为专门配备3辆网格巡逻车,新增32个高清探头,形成一张全域治理“天网”,村民的安全感、法治满意度稳步上升。
乡土文化塑“村魂”
“如果农村留不住人,村庄将会越来越空心化,农村必将走向衰亡。”为此,季文斌提出“村庄留魂、产业留人”的思路,在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建设中,着力打造“村魂”文化。
他们充分利用西墅村是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中的王祥“卧冰求鲤”故事发祥地之一的资源优势,把“孝爱原乡地,三生和谐村”作为和美乡村建设的文化主题和文化品牌,收集民间传说、传闻轶事、人文典故、名人精英等,深度挖掘“仙人塘的传说”“红色古井”“老砖窑遗址”“上山下乡知青点”“徐家老宅”等,把孝爱文化与田园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知青文化、名人文化等相互融合,使文化元素更加多元,文化内涵更加丰富。
他们还将这些传说、故事、人物进行精心收集整理,以墙绘或文字的形式融入村居景观,并编印“西墅村吾村吾民”系列丛书,使这些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人文底蕴的文化从“无形”变为“有形”。西墅村通过塑造“村魂”,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之中,不断提高村民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德,让这些优秀文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乡村治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季文斌向记者表示:“在推进基层治理过程中,我们着力打造以‘政治引领、德治为先、法治保障、自治强基、智治支撑、携手共治’为内容的‘六治融合’品牌,有效维护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近年来,在季文斌和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西墅村先后获得常州市生态村、常州市小康家园示范村、常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传统村落、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苏省新农村建设先进村、江苏省三星康居示范村、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以及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文明村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