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的仪征街头,一组组闪烁着警灯的铁骑穿梭于商圈街巷、交通干线,成为城市里流动的“平安符号”。自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开展以来,仪征市公安局以“交巡合一、战防一体、一警多能”为核心,创新打造“网格化、全能型”铁骑巡防模式,不仅重塑了街面警务运行机制,更以精准破题的思路解决了传统巡防中的痛点堵点,让群众的安全感从“看不见”变为“摸得着”,从“被动等”转为“主动享”。
打破“条块分割”,织密全域防控网
“以前遇到车辆剐蹭,得等交警来;碰到小纠纷,又要联系派出所,有时候两边等,事情反而拖久了。”提及过去的街面警务,宝能商圈商户李女士的感受颇具代表性。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传统“交巡分离”模式下,交通管理与治安防控分属不同体系,警力调度存在“壁垒”,面对复合型警情时往往反应滞后。
针对这一痛点,仪征公安率先推动机制变革,将巡特警“铁鹰”、交管“铁骑”力量深度整合,组建73人45骑的“全能型”铁骑队,由巡特警统一指挥调度,彻底打破“交通归交警、治安归普警”的条块分割格局。为确保“一警多能”落地,该局同步出台《铁骑勤务管理规范》《“交巡融合”巡防实施方案》,明确铁骑“交管、巡防、处警、处突、服务”五位一体职能——从纠正闯红灯、疏导拥堵,到巡逻防控、处置口角纠纷,再到应急处突、帮助迷路群众,铁骑队员一人多岗、一岗多责,成为街面治理的“多面手”。
在此基础上,仪征公安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将城区划分为宝能、体育场、中源街、白沙4大巡区,落实“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考核”的包片责任制。在全天24小时“四班三运转”模式下,16名铁骑队员、16辆铁骑始终保持“在线”状态,辐射4个辖区派出所;早中晚高峰时段聚焦交通干线保畅通,平峰时段深入背街小巷查隐患,夜间时段针对夜市、商圈等重点区域严打违法,重大节假日加密巡逻保秩序。如今,仪征街面已形成“全域覆盖、全时响应、动静结合”的网格化防控体系,铁骑真正成为群众看得见的“常驻力量”。
压缩“处置时限”,激活平安加速度
“体育场有人吵架要动手!”今年7月的一个傍晚,仪征公安情指中心接到群众报警,指令发出后,距离现场最近的铁骑巡组仅用1分20秒便抵达现场,迅速将情绪激动的双方隔开,及时避免了冲突升级。这样的“分钟级响应”,在如今的仪征已成为常态——依托铁骑机动灵活、全时在岗的优势,仪征公安将街面先期处置时间压缩至“分钟级”,最快反应时间仅45秒,平均抵达速度较以往提升40%以上,接处警平均时长控制在5分钟内。
“快”的背后,是对传统处警流程的优化。以往,无论警情大小,均需由派出所或交警中队派警处置,部分偏远区域或高峰时段易出现“警力空转”。如今,仪征公安建立“分级处置”机制:对打架斗殴、交通剐蹭等简易警情,铁骑现场处置、即时办结;对8分钟内无法解决的复杂警情,再移交警务站或派出所跟进,既避免了巡防“真空期”,又填补了处置“空白期”。百日行动期间,铁骑先期处置打架斗殴警情30起、扬言类警情4起,现场处结率达70.5%,占街面总警情的15.2%,用“快到场、稳事态”的实际行动,让群众的安全感随警灯一同提速。
强化“实战能力”,锻造过硬尖刀队
“左转避让要注意观察后视镜,快速拦截时需保持安全车距,规范取证要确保画面清晰……”每周三下午,仪征公安训练场上都会响起铁骑队员的训练口号。要让“巡格”警务真正发挥效能,过硬的队伍是核心支撑。仪征公安专职配备2名市级警务教官,建立“日检查、周培训、月演练”练兵机制,围绕摩托驾驶、装备使用、先期处置、法言法语等实用科目开展针对性培训,确保队员既能“骑得稳”,又能“处得好”,做到法律法规“一口清”、应急处置“快准稳”。
百日行动以来,仪征公安已开展“最小作战单元”攻防演练8场次、执法技能培训10场次、应急救援培训3场次。从模拟醉酒人员闹事处置,到演练交通事故快速取证,每一次训练都紧贴实战场景,有效提升了铁骑队员的应急处突能力。装备保障也同步“升级”,该局投入20余万元,为45辆铁骑安装定位装置,更新战训服、防刺服、骑行头盔等防护装备,并增配灭火器、喊话器、围挡、涉水救援工具等特种装备,让每一位铁骑队员都“装备精良、状态满格”。
不仅如此,仪征公安还通过定期开展“红蓝”实景对抗演练,明确“12358”全链快反流程(1分钟接令、2分钟集结、3分钟抵达、5分钟处置、8分钟联动支援),推动铁骑与交警、派出所、警务站的协同作战愈发顺畅。百日行动期间,铁骑配合交警开展酒驾醉驾、“一盔一带”整治12场次,查获酒驾醉驾人员4名;协助派出所开展治安清查5场次,配合警务站夜间“临查临检”9场次,收缴管制器具2件,成为街面平安的“硬核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