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豫“十朵金花”激活基层法治细胞
日期:09-10
“累计开展‘送法进乡村(校园、企业)’系列主题普法宣传活动600余场,惠及群众9万余人次……”自“八五”普法以来,宿迁市宿豫区司法局充分整合辖区法治资源,组织女性法律工作者成立“十朵金花”法治宣讲团,通过专业赋能、柔性关怀、精准服务等举措,破解传统普法渗透率低、覆盖面窄等局限,用女性力量传递法治温度,以精准供给激活基层法治细胞。
“专业+柔性”
夯实法治人才队伍基础
坚持“政治素质过硬、专业能力突出、宣讲水平优秀、责任意识强烈”的标准,宿豫区司法局从全区政法干警中精心挑选女性业务能手担任法治宣讲团核心成员,同时吸纳专业精通、热心公益的女性法律从业者,发掘能力突出的女性“法律明白人”,组建起“业务能手+法律专业人员+群众骨干”的梯队型人才队伍,确保法治宣讲团既能精准解读法律知识,又能用接地气的语言开展群众工作,而全员女性的配备充分发挥柔性力量,有效提升沟通亲和力及场景渗透性。截至目前,“十朵金花”法治宣讲团已形成了一支拥有56名成员的稳定队伍,为宿豫普法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他们在内部建立工作协同、统筹培训、资源转化三项机制,定期召开成员会议,商讨研判普法需求热点、规划设计宣讲主题、部署重大普法活动,推动普法宣传有力有序开展。宿豫区司法还根据宣讲团成员的实际需求和工作要求,常态化开展交流研讨与专题培训,引导大家在思想碰撞中加深对普法工作的理解,增强服务群众的意识。同时结合成员所在部门领域的特点,积极沟通协调,推动各部门各领域的案例资源、宣传资料、场地设施等资源互助共享,建强普法资源库,持续加强优质普法产品供给。
“创新+精准”
促进法治观念扎根基层
法治宣讲团坚持创新普法方式方法,将原来的“单向式”普法宣讲转变为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的法治传播。推行“法治文化+本土资源”融合普法模式,参与创作编排音舞快板《普法第一课》、相声《学反诈》、快板《四大嫂说民法典》等系列乡土文艺节目;将法治元素植入曹集剪纸、烙书画等非遗技艺,创作《法润万家》等一批优秀法治文化作品,使法治宣传教育更加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
他们跳出“摆摊子、发资料”等传统普法模式,结合时事热点重构普法场景,走进“苏超”赛事现场,设置以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等为主题的“法治大转盘”“儿童足球趣味普法”等功能区域,引导观赛群众在趣味游戏和竞技热情中增强法律知识储备,打造“边看球边学法”的零距离互动式普法新模式。
与此同时,法治宣讲团还坚持把普法宣传与服务企业、护航发展深度结合,常态化深入企业开展法律咨询、风险排查、“法治体检”等服务活动,并针对知识产权保护、合同规范履行及劳动用工等企业生产经营热点痛点问题,开展精准化普法培训,为企业出具法律意见书,有效解决各类涉企法律难题,帮助企业提升依法经营水平。
“深化+拓展”
推动普法宣传与时俱进
法治宣讲团持续深化“十朵金花”品牌内涵,聚焦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机制,为妇女儿童撑起“法治守护伞”。宣讲团成员主动担任乡村学校法治副校长,聚焦网络安全、防范校园欺凌等热点问题,创新运用法治小课堂、趣味运动会、模拟法庭等形式开展法治教育,有效激发青少年学生的学法兴趣。同时针对女学生的特殊需求,开展“法沐春蕾 呵护成长”主题防性侵教育,切实提升女学生的安全防范与自我保护能力。截至目前,法治宣讲团共开展各类校园普法活动300余场,受教育学生4万余人。
与此同时,“十朵金花”法治宣讲团还积极与妇联紧密协作,依托“妇女微家”等阵地,常态化开展“豫见法治金花 保障妇幼健康”专项活动,引导广大女性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运用新技术拓展普法品牌矩阵,开通“金花普法”直播间,升级“云端普法”模式,将专业的“法言法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网言网语”,先后开展《春风送法 守护“她”权益》《开学法治第一课》等主题普法直播22场,逾30万人在线观看。精心设计“豫可可”普法卡通IP形象,制作《厚养薄葬新风尚》等普法短视频11件,有效提升普法宣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