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法制报

高效联办妥处跨国工伤事故

日期:09-09
字号:
版面:第A02版:政法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南通,素有“建筑之乡”之称。

7月的一天,黄玉洁(化名)突然接到丈夫陈龙(化名)在俄罗斯工地身亡的噩耗——这场涉及跨国协调、遗体归国的棘手纠纷,在南通市通州区综治中心启动的“联合调处、情理交融”调处机制下,得到了妥善解决。通州区综治中心以精准高效的协同行动,让“跨国难事”不再难办。

跨国求助的“急难愁盼”

7月24日,黄玉洁揣着丈夫陈龙的劳动合同,走进了通州区综治中心。

今年4月,陈龙经南通某境外就业服务有限公司介绍赴俄罗斯乌兰乌德的建筑工地工作。谁也没想到,三个月后的7月18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工伤事故,让这个家庭的顶梁柱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陈龙在施工时遭遇意外,抢救无效,于当天在俄罗斯离世。一个星期来,黄玉洁和公司协商过多次,却因赔偿金额和遗体处置问题久久没有达成共识。

赔偿金额的差距早在协商时就显露出来,遗体归乡的困难则像道迈不过的坎。跨国遗体运输有着冗长的流程:俄方法医出具死亡证明(需俄语公证)、中俄海关双认证、国际冷链运输预约……遗体保存期限有限,若再拖延,恐怕连“落叶归根”都成奢望。

为期十天的高效联办

一场分秒必争的协同调解随即铺开。通州区综治中心迅速联合黄玉洁所在的街道、南通某境外就业服务有限公司,启动“背靠背”调解机制:这边,调解员拉着黄玉洁坐在接待室,操着方言安慰:“我理解你的心情,按国家海关总署最新要求,跨国遗体运输有严格的防疫规定,境外遗体归国的一系列手续复杂又耗时间,这既是政策,也是为了咱家里人的安全。”另一边,街道工作人员向公司方面讲述着陈龙一家的难处:“陈龙还有两个孩子,经济负担大,赔偿上能不能再多点?”

这十天里,调解室的灯常常亮到深夜。在综治中心的悉心调解下,法理与情理像两股绳,一点点拧成共识。8月5日,双方终于达成一致赔偿金,并签订协议,约定陈龙遗体由公司负责从俄罗斯转运至满洲里进行善后。

从“一案之解”到“机制之治”

近年来,因国内部分建筑工地停工,许多建筑工人将目光投向国外。据南通某境外就业服务有限公司数据显示,今年经该公司外派至俄罗斯的建筑工人就有1700人之多。

“个案的解决只是开始,更要总结形成防范同类纠纷的经验。”通州区综治中心主任陈晓峰介绍,近三年来,通州区综治中心已协同调解了6起类似的涉外劳务纠纷案件。面对此类案件,综治中心建立起了一套“联合调处、情理交融”的调处机制:构建“1+N”联动体系,以综治中心为枢纽,联动当事人所在街道、涉外劳务公司、商务局、出入境管理大队及中国驻外领事馆,推动各环节无缝衔接。在调解过程中,一方面,用“法理”划清边界,另一方面,以“情理”拉近距离,既不让企业“被道德绑架”,也不让家属“因规则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