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殷枫)为更好地解决市民“停车难、停车乱”等问题,今年以来,南京市停车设施管理部门联合各区相关单位,通过盘活闲置资源、聚焦重点区域精准施策、优化停车布局等方式,持续挖掘停车资源潜力。截至目前,累计新增机动车泊位超1800个、非机动车停放区域(快递、外卖)近800平方米,有效缓解了多个区域的停车压力。
在盘活闲置资源方面,南京积极利用各类闲置空间转化为停车场地。将拆迁地块、闲置空地、废弃校区等“沉睡”资源唤醒,如扩建白云巷停车场、改造葛中南路沿线闲置空地、改建石家山小学废弃校区等,新增了大量机动车泊位;同时,通过施划泊位线、建设临时性停车场等方式,如为民防大厦施划泊位、建设新理想家园临时性停车场等,针对性解决了不同区域的停车缺口,让闲置资源发挥出实用价值。
针对学校、医院、景区、地铁站、公墓等重点区域的停车痛点,南京采取了一系列精准措施。在校园周边,增设非机动车泊位并加强宣传引导,改善石埠桥中小学周边交通环境;在医院周边,新增非机动车停放区域,缓解六合区人民医院就医停车压力;在景区和公墓周边,新建停车场,如东庐山景区和二龙山公墓周边的停车场,应对集中性停车需求;在地铁站周边,通过“疏堵结合”模式,规范大厂地铁站2号出口非机动车停放秩序;在动物园等客流集中区域,通过调整共享单车投放、引导有序停放等方式,保障“五一”期间红山森林动物园周边停车需求。
此外,南京还注重停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长效管理。通过新划设道路临时停车泊位,如盛浦路(盛泰嘉园一期西门段)的52个临时泊位,既方便市民商户,又改善交通秩序;建设配建新能源充电桩的公共停车场,如新理想佳园公共停车场,兼顾了市民多样化停车需求,让停车服务更贴心、更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