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法制报

启东“四联七问”倒逼民警社区扎根

日期:09-03
字号:
版面:第A05版:江苏警界       上一篇    下一篇

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体系的微观单元,而社区警务则是公安机关践行社会治理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启东警方创新推进以“四联七问”工作机制为核心的新“在社区”警务模式,即社区民警在掌握社情民意、排摸风险隐患时,坚持每天与村镇社区“四类人员”联系,派出所勤务指挥室每日、市局基础管控中心每周开展社区民警“七项标准”达标情况考察,以“四联”+“七问”全面了解掌握社区底数,倒逼社区民警从“下社区”变为“在社区”最终“知社区”。

“下社区”变成“在社区”

清单化管理延伸社区治理“神经末梢”

为更好地解决社区治理过程中的新问题,启东警方将社区民警警务团队建设作为推进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抓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推进部署,积极争取综治办、网格办、街道社区等单位支持,制定出台了《启东市社区警务团队建设提档升级方案》《启东市群防群治“高质态、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牵头建强“1格4员”警务团队和“1警+1格+1会+6员+N”群防群治力量,推动社区民警广泛发动群众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形成“基础信息联采、社情民意联搜、风险隐患联排、重点人员联控、矛盾纠纷联调、公共安全联管、群众求助联处、治安防范联宣、特殊人员联帮”的良好局面,全面提升了基层治理质效。

“现在感觉派出所搬到我们社区里一样,需要法律咨询或者其他社会服务非常方便!”家住和平一村的赵奶奶感慨地说道。截至目前,启东市局现已组建社区警务团队136个、群防群治队伍318个、吸纳核心成员5197名,主动化解矛盾纠纷2811件、服务群众2672起、抓获现行犯罪35名、消除各类安全隐患4675处。

“专业化”牵手“多元化”

处方式问诊打通社区治理“任督二脉”

“感谢工作站给我们调解,你们真是解决了咱老百姓的实际难题。”周先生和王先生因为装修噪音问题,十几年的老邻居有了间隙,经过站内值班民警的法律科普和情理教育,双方约法三章达成了一致协议。

平安建设是人民群众最基础、最根本的需求,和谐社区建设事关衣食住行,牵动民生福祉,但往往面临众口难调的困难,实现共建绝非易事。团结起群众力量,激发社区治理强大动力,离不开党组织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凝聚作用。

近年来,启东市委市政府创新打造“平安法治联盟”,系统化汇集各部门、各单位之智之力,坚持“法治引领、公安主导、联盟成员共推”原则,积极创建全市基层社会治理“平安法治联盟”工作站,站内日常由社区民警召集例会、统筹日常工作,调解员常驻工作站,负责纠纷调处;网格员排查网格矛盾,对已调处矛盾进行回访;联盟其他成员单位根据工作需要提供专业咨询、受理转递纠纷等服务支撑。

“工作站非常方便且多元,建站以来我们的矛盾纠纷化解率、知晓率都有显著提升”,汇东村村支书陆敏敏说道。工作站运行2年以来,共排查矛盾纠纷556起,96.8%的矛盾纠纷有效稳控在镇村层面,110警情、12345热线投诉同比分别下降12.65%、8.96%。

“阵地战”结合“攻坚战”

互补型策略强化社区治理“效能引擎”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要用‘小网格’做好‘枫桥经验’‘大文章’”。在全市社区民警的警营夜课上,分管治安的局领导张海涛提出明确要求。

启东警方牢固树立维稳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加强矛盾纠纷的滚动排查、研判预警、有效处置,构建矛盾调处多元协同、无缝衔接的实战工作体系,切实把潜在风险全数兜清,把矛盾纠纷处置在萌芽阶段,真正做到发现在早、防范在先、解决在小。

社会矛盾的产生源自方方面面,必须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前期,汇龙镇多个小区均遭遇到了“拉车门”盗窃,有些甚至直接破窗盗窃财物,社区民警从接到第一起报警开始便着手侦查,启动“小案快破”机制,积极主动利用警网融合提供线索,不到24小时便全员抓获该团伙。

将社区治理力量渗透融入社会面的各个角落,及时构建双方互联互通的畅通渠道,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并化解存在于日常生活的矛盾纠纷。启东市局在前期建立包括村主任、村民小组长、网格员、保安员、信息员等在内的社区警务团队基础上,每天进行互联互通,确保辖区情况摸得清、上得来。去年以来,启东市违法犯罪警情、刑事发案、电诈发案同比分别下降11.4%、39.7%、66.1%,刑事案件整体破案率达53.1%,居全市首位,全省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