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诉求30分钟响应”的基层解法 本报讯(通讯员 刘峰)常州市天宁区兰陵街道地处老城区,近年来,因地狭人密、新老小区交错、业态丰富多样带来了信访矛盾面广量大、交织叠加的难题,兰陵街道聚焦矛盾源头治理,全面提升信访工作法治化水平。 聚焦阵地前移,实现行政履职法治化。街道建立了行政行为前的双评估机制,即针对重大决策、重大项目、重大活动、行政执法4类事项,由信访部门会同司法所、法律顾问在提前进行合法性评估的同时进行矛盾风险评估并提出具体要求,今年已先后参与评估12次。在信访矛盾化解过程中严格坚持法律标准,落实依法分类要求并导入相关法定程序,通过“法理+人情”推动事情解决,引导群众树牢“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明确认识,今年以来相关信访矛盾导入依法分类处置占比44.19%。 聚焦力量前置,实现诉求响应快速化。通过“警格+网格”,在推动社区警力下沉的同时更注重发挥工作合力,做到信息互通、业务互融、优势互补,提升网格内基础要素管理和矛盾化解水平,做到矛盾隐患发现即处置;建立“3+3”机动队伍,和网格队伍配合确保实现诉求30分钟响应;与辖区派出所值班室联动,通过自动跳转确保24小时不间断接听,转接来电由派出所先期处置后再视情移交综治中心接力处置,确保工作不断档。 聚焦预警前瞻,实现矛盾感知灵敏化。街道全面归集警、诉、访、网、电、调共6类数据,建立标准化地址和分类、关键字体系,形成矛盾纠纷数据库并开发分析预警模块。实时分析辖区矛盾纠纷分布、变化情况,自动推送5类18项预警,今年共推送预警信息3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