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法制报

射阳“无声”调解暖人心

日期:09-02
字号:
版面:第A06版:审判纵横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通讯员 邓寒青)当法庭里来了一对特殊的当事人——聋哑人夫妻,这起“无声”的离婚纠纷该如何推进?近日,射阳县法院黄沙港人民法庭用一次暖心的调解,给出满意的答案。“虽然婚姻走到了尽头,但我们不想让孩子受委屈。谢谢法官和手语老师,让我们能心平气和地把事情解决好。”离开法庭前,夏某通过手语老师向唐文静表达了感谢。

原告夏某与被告王某均系聋哑人,于2010年登记结婚,双方育有一女,婚后因家庭生活琐事积累矛盾,感情逐渐疏远,原告夏某诉至法院请求离婚。

办理聋哑人案件,语言交流是最大的障碍,如何让当事人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依法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利是最重要的问题。承办法官唐文静征求双方当事人调解意愿后,第一时间联系邀请经验丰富的手语老师全程参与调解,搭建起沟通桥梁,确保当事人能够“听得见”诉求,“说得出”心声。

调解过程中,唐文静通过手语老师耐心倾听双方对婚姻现状的看法、未来生活的规划,细致梳理双方在子女抚养、情感疏导等方面的诉求。当话题聚焦子女抚养,唐文静详细解读法律规定,结合两人实际情况引导协商,并与手语老师配合着细化抚养细节。夏某表示,自己有稳定工作和住所,孩子从小与自己亲近,愿承担主要抚养责任;王某虽不舍,但考虑到自身工作需经常出差,同意孩子随父亲生活,并主动提出每月支付抚养费,定期探视。

最终,夏某与王某同意离婚,签署调解协议,两人通过手语互相叮嘱:“以后要多陪孩子聊天,别让她觉得孤单。”“抚养费我肯定按时给,孩子的家长会我也会尽量去。”这场没有激烈辩论的“无声”调解,用耐心与尊重打通了沟通的“堵点”,更让司法的温情流淌在每一个细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