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时阳)“法官,我马上筹钱!22万元,一周内交齐!”在被送拘体检的最后一刻,被执行人彻底慌了,急忙向东台法院执行法官作出承诺。这场僵持数月的执行案件,终于迎来转机。
陈某与张某发生交通事故,致张某不幸离世。法院判决陈某赔偿27万余元,但其始终未履行。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法官第一时间冻结陈某银行账户,但账户余额不足以支付赔偿款。尽管多次敦促,陈某仍以经济困难为由,声称“最多赔15万元”,甚至拒绝对方提出的分期履行方案。
为实质化解矛盾,执行法官组织双方到庭协调,耐心释法明理,申请执行人主动让步至22万元,但陈某依然百般推脱、拒不接受,咬定“18万元是上限”。执行法官再次责令陈某报告全部收入来源,经调查发现其虚假报告财产且拒不履行生效判决确定的义务,执行法官依法对其采取司法拘留措施。
直至拘留体检前夕,陈某才意识到事态严重,慌忙联系家人筹款,并承诺一周内付清22万元。不到一周,陈某即携带现金至法院,全额交付申请执行人。
案款交付时,陈某紧握法官的手道:“谢谢法官最后时刻拉我一把,没有让我一错再错。法律的权威和您的耐心让我明白了责任不能逃避!”这起交通事故赔偿纠纷,终在司法力度与温度中圆满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