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法制报

绿色生产线上的馥郁菌香

日期:08-28
字号:
版面:第A01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特约记者 李建杰

本报通讯员 刘大庆

温度、湿度、光照被精准调控,一朵朵银白色的双孢菇错落有致地“盛开”在菌垅上,鲜嫩肥厚,菌香扑鼻……江苏闽中有机食品有限公司,这家占地163亩的农业企业,如今每天稳定出菇量达20余吨,每周有几十辆货车从企业驶出,将新鲜的食用菌运往全国各地。然而,两年前,这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却负债达3亿余元。企业涅槃重生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

债务诉讼牵连,绿色农企走到濒危岔路口

闽中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阜宁县有名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该企业深耕农产品领域十余年,主要从事食用菌种植及农产品脱水加工,平均年产值达5000万元。

然而2016年起,受母公司债务诉讼牵连,闽中公司因承担连带担保责任背负超3.3亿元的债务。2021年1月,进入执行程序后,当事人达成分期履行协议,但闽中公司未能履行。2023年9月,恢复执行程序后,公司的总资产值经评估仅6700余万元,严重资不抵债,其主要土地和厂房也被查封。

执行过程中,阜宁县法院了解到,闽中公司主营的食用菌产品技术高、市场需求大、销售渠道稳定。菌菇生产“很绿色”,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种植过程中,该公司还有效利用秸秆、鸡粪等废弃物资源,全年可消耗秸秆1万吨,改良土地6000余亩……

“公司着力发展的绿色农业经济,凸显了社会价值。”阜宁法院分管破产审判工作的副院长顾忠勇说道,“这么一个富含价值的农业企业,当时居然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岔路口。”

产业兴旺才是乡村发展的基础。为帮助企业维持运转、脱困重生,阜宁法院考虑通过破产重整方式挽救企业。随即,法院第一时间召开执破融合工作会,决定一方面由执行法官争取债权人的理解和支持,暂缓处置企业现有资产;同时利用执行程序既有成果和执行查控手段,进一步厘清企业经营情况、财产状况。

2024年5月,在法院引导下,闽中公司申请破产重整。2024年6月,阜宁法院依法裁定受理闽中公司的破产重整案,并指定江苏某律师事务所担任破产管理人。

债务总额差2.6亿,谁来接这个“烫手山芋”

“引入投资人是破产重整成功的关键。”该案承办法官、阜宁法院民二庭庭长韩春艳说起招募投资人时又出现的困局,“由于食用菌有着良好的市场需求,起初法院对企业的重整前景信心满满。没想到经过三轮公开招募和十二场定向洽谈,并没有投资人愿意加入。”

即便经历这些,团队还是深入考虑到,若企业进入破产清算,在清偿1700余万元优先债权后,普通债权清偿率仅有16.7%,但是若重整成功,清偿率可提高数倍。

外部引资无望,内部挖潜能否带来转机?阜宁法院重整团队研究认为,闽中公司债务总额虽大,但债权人共计两户,分别为抵押权人广鑫公司和普通债权人荔佰嘉公司,且荔佰嘉公司债权总额达3亿元。为盘活企业、提升债权清偿率,经过反复论证,团队将引资目标转向了内部的“债转股”,即引导普通债权人荔佰嘉公司将其持有的债权转化为对闽中公司的股权。

相较于其他方案,对闽中公司进行“债转股”,债权人不再是阻力而是助力。它将直接为企业卸下最沉重的债务包袱,消除迫在眉睫的偿债压力和资产拍卖风险,为企业自救赢得宝贵的生存窗口期。同时,债权人一旦转化为与企业同舟共济的股东,不仅能避免其债权在清算中大幅缩水,还将共享企业未来收益。

毕其功于一役!法院指导管理人迅速调整思路,创新设计了“优先债权阶梯式清偿+普通债权分类转股”的方案,即按照法定顺序和规则,分阶段清偿优先债权,并引导荔佰嘉公司通过“债转股”的方式转变为参与企业自救的投资人。

荔佰嘉公司起初对“债转股”和行业前景存在担忧。为增强其投资信心,法院和管理人引导企业恢复生产,确保企业在破产重整期间生产不停、秩序不乱,避免企业生产要素闲置,有效稳固企业价值;另一方面依托府院联动机制,与招商部门召开联席会议,成立工作专班,推动征信修复、税收优惠、惠农贷款等政策相继落地。

与此同时,法院联合政府部门先后召开数次专项协调会,多次带荔佰嘉公司实地查看菇房,调阅生产日志和销售单据,安排工人演示蘑菇生产过程,提前展示企业核心生产要素、发展前景。一项项务实举措,使荔佰嘉公司逐渐打消了重重疑虑,对企业发展坚定了信心。

最终,荔佰嘉公司不仅赞成了“债转股”方案,还决定出资2000万元清偿担保债权。2024年12月12日,在重整计划草案表决通过后,阜宁法院依法裁定批准了闽中公司重整计划草案。

产业转型升级,食用菌菇住上“智能菇房”

破产重整仅是第一步,如何让绿色农企实现高质量发展?两年来和企业深度接触中,法院了解到闽中公司传统的食用菌生产,主要通过人工进行栽培,产量低、损耗高,并不利于企业的长远、规模化发展。

重整后企业不仅要能“活下来”,更要“活得好”。为此,审判团队鼓励重整投资人引进先进技术,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

“根据法院建议,闽中公司对菌菇生产进行了智能化改造和绿色技术创新,引入具有世界一流技术水平的‘荷兰先进双孢蘑菇培养料三次发酵系统’,并新建规模扩大一倍的生态循环光伏‘智能菇房’,打造出农作物种植、食用菌培育、微生物有机肥转化的绿色低碳生产体系。”闽中公司法定代表人罗湘介绍公司近况时,充满了新发展前景带来的自信。

小菌菇住上了“智慧房”。目前,在先进技术助力下,公司在生产食用菌过程中,能实时优化二氧化碳浓度、空气湿度、空气流通和光照时间等关键参数,促使菌菇生长周期缩短约56%,成品率提升至98%以上,产量达到此前二次发酵系统模式的3倍以上。届时,公司年产值将达1.5亿元,安置职工就业180余名。

闽中公司终于越过寒冬,迎来重生。该案也成功入选江苏法院2024年度破产审判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