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法制报

仪征交警多举措破解“两车”治理难题

日期:08-27
字号:
版面:第A08版:综 合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姚瑶

本报通讯员 徐俊

今年以来,仪征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锚定“除隐患、保安全、促畅通”核心目标,聚焦面包车与电动二、三、四轮车(简称“两车”)安全治理痛点,以多维度举措构建全链条防护体系。截至目前,涉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同比下降7.1%,农村地区交通事故四项指数同比明显下降,城乡道路通行秩序持续向好,为群众出行筑牢平安屏障。

机制为基:

精细施策构建共治格局

破解“两车”治理难题,协同共治是关键。仪征交警打破部门壁垒,联动多方力量搭建“交管主导、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共治框架,让治理触角延伸至每一个角落。

在路面管控上,大队将警力下沉至乡镇集市、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创新推行“定点检查+铁骑巡线+视频巡查”三位一体勤务模式,在违法高发点位开展常态化整治。行动期间,累计投入一线警力588人次,查处电动二、三、四轮车违法5458起,面包车违法18起,重点时段违法查处率达60%,以高频执法压实安全责任。

针对源头风险,警方联合市场监管部门,深入电动自行车销售、维修商铺及企业核查,累计核查问题商家6家、查扣非标车辆23辆,依法处罚并责令整改,从源头扎紧市场“入口关”;同步推动邮政、环卫等行业制定车辆更新计划,通过政策补贴引导淘汰老旧车辆135辆,累计淘汰非标电动三、四轮车500余辆,加速车辆合规化进程。

此外,大队充分激活群防群治力量,组织网格员、驻村辅警等基层队伍,在务工人员集中村社开展驾驶证资格核查,现场整改隐患47处;联合相关部门排查居民小区120余个,清理违规停放电动车800余辆、规范设置充电设施35处,切实消除消防安全隐患,让治理既有力度更有广度。

科技赋能:

数据画像锁定风险靶心

“过去靠路面巡查‘大海捞针’,现在用数据说话‘精准打击’。”谈及治理升级,仪征交警相关负责人表示,科技手段的融入让“两车”治理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的转变。

针对“两车”分布散、违法动态性强的特点,警方打破信息壁垒,整合车辆登记、违法记录、事故数据等信息,绘制出清晰的风险“热力图”——精准锚定早6时至8时、晚16时至18时为违法高发“窗口期”,中央大道、201县道等路段为违法“重灾区”,并梳理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期间面包车超员、非标电动车违法载人等周期性突出风险点,让整治目标一目了然。

依托数据画像成果,大队构建起覆盖“销售-流通-使用”全环节的风险管理,在源头管控上,为6家存在销售非标电动车问题的商家标注风险等级,为市场监管部门联合执法提供精准指引;在重点车辆管理上,为1511辆电动二、三轮车建立电子档案并加装智能列管标志,实现行驶轨迹动态追踪与预警;在隐患清零上,对面包车实行“绿、黄、红”三色管理,根据逾期未检验、违法记录等情况标注风险状态,将“红码”车辆列为重点拦截对象,已累计拦截核查此类车辆125辆,用科技为安全防护加上“智能锁”。

宣防聚力:

浸润式教育筑牢思想防线

“交通安全不仅要靠管,更要靠教。”仪征交警深知,只有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才能从根本上减少事故发生。今年以来,大队聚焦“两车”驾驶人、乘坐人中中老年群体占比高的特点,开展多形式、接地气的浸润式宣教,让安全知识走进群众生活。

针对“一老一小”群体,大队深入推进“护老行动”,通过组织群众观看事故视频、参与交通劝导活动等方式,用身边事警示身边人;在新集镇等村镇的交通安全宣讲会上,民警用方言土话讲解典型案例,引发村民强烈共鸣。截至目前,已开展巡回宣讲56场,覆盖“一老一小”4000余人。

为提升宣教覆盖面与传播力,大队丰富载体、线上线下同步发力:线上,借助相关平台,发布“两车”安全知识短视频10余条,制作的面包车疲劳驾驶警示片被“江苏交警”视频号转载推广;线下,充分运用安全警示教育车、交通安全宣传栏、农村大喇叭等媒介,用通俗语言普及安全知识,其中农村大喇叭每日三次播报“出行顺口溜”;在事故易发、违法高发路口新增4套智能“哨兵”设备,通过雷达感应来车并同步进行“文字+灯光+语音”提醒,打造“看得见、听得清”的安全路口;同时深入重点客货运输企业,开展专题宣讲会30余场,发放宣传手册8000余册,让交通安全知识真正送到群众身边、融入日常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