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法制报

刘新:毫厘之间见匠心的“法匠人”

日期:08-27
字号:
版面:第A07版:警 星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通讯员 邵雯丹

“规范执法既要重实体公正,也要守程序底线。”“接处警是执法管理的源头,把接处警工作做好了,案件的办理就成功了一半。”……

夏末秋初的张家港,阳光透过张家港市公安局法制大队会议室的窗棂,洒在58岁的民警刘新身上。不久前,这里开设的执法能力提升专项培训班上,他分享的工作箴言,像投入湖面的石子,在年轻民警心中漾起层层涟漪。

一身笔挺的警服洗得泛出柔和的光泽,说话时语速不急不慢,沉默时眼角的纹路里藏着岁月沉淀的威严——这是刘新给人的第一印象。1995年,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他从基层派出所调任市公安局法制科,三十载寒来暑往,见证着“全国模范公安单位”张家港市公安局法制大队从夯基垒台到积厚成势的每一步成长。

法制工作是给案件定性把关的“关口”,审查证据、确立侦查方向,丝毫马虎不得。“大家都说我们是‘质检员’‘门诊大夫’,得善于找病灶。”刘新抬手摩挲着桌上厚厚的案卷,笑称自己这常年“把脉问诊”的,倒成了年轻人口中的“老中医”。

多年前那起复杂的刑事案件,至今仍被同事们津津乐道。当时证据链看似严丝合缝,刘新却在审核时发现一份证人证言的时间节点有微妙偏差。于是,他和办案民警反复研讨,两次顶着烈日重返案发现场,在周边商铺调取的监控录像前逐帧比对,复核物证链条的5处关键节点……后来案件移送审查起诉,承办检察官翻阅卷宗时,指尖划过刘新整理的材料,忍不住赞叹:“这本刑事案卷堪称典范。”那环环相扣的逻辑、毫厘不差的细节,藏着一位老法制民警的匠心。

2018年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启动,刘新主动挑起提升办案质效的担子。他带着同事们泡在卷宗里,反复研究探索,创新推出刑事案件“集中办、专业办、快速办”机制,推动建立公检法司“一站式”刑事速裁中心。原来12个办案环节精简到3个,简案快办、繁案精办、类案专办的新格局,让公平正义跑得更快。他还主动请缨担任刑事速裁专办民警,在电信网络诈骗、涉黑涉恶等案件办理中,用深厚的法律功底破解一个个难题。

如今已近退休年龄,刘新依然每天早早到岗,翻开案卷的动作一如三十年前那般郑重。“只要还穿着这身警服,就要对得起头顶的警徽。”他望着墙上“全国模范公安单位”的牌匾,语气平静却坚定,仿佛在说给年轻同事听,也在说给三十载从警岁月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