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法制报

病困婚姻“围城”里的司法温度

日期:08-26
字号:
版面:第A06版:审判纵横       上一篇    下一篇

法庭调解室内,空气异常安静,唯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仿佛为这段饱经磨难的婚姻画上了休止符。当调解协议落下最后一笔,这段因疾病而支离破碎的缘分,终于在法律框架下找到了承载情义与责任的新联结。

南某与吕某2018年结婚,婚后生活原本幸福美满,但命运弄人,吕某突患重病,身体每况愈下。南某并未因此抛弃吕某,而是带着吕某四处求医,尽心照料。然而现实压力与长期的治疗负担,让这个家庭逐渐陷入困境。2022年2月起,吕某回到父母身边疗养,南某则因经济与精神的双重重压,先后于2023年、2024年提起离婚诉讼,均未如愿。

2025年,病情恶化的吕某对未来充满焦虑,一纸诉状将南某告至沛县法院大屯法庭,要求其支付医疗费与扶养费;而南某也再次向朱寨法庭起诉,坚持离婚。

两起案件,如同缠绕的藤蔓,将这对夫妻困在命运的死结里。

受理案件后,朱寨法庭承办法官翻阅案卷时发现:这已是双方第三次卷入离婚诉讼,且吕某在大屯法庭提起的扶养费纠纷尚在审理中。这场持续3年的拉锯战,像一根绷紧到极限的橡皮筋,稍有不慎便会彻底崩断,徒留两败俱伤的结局。

为摸清症结、彻底化解矛盾,法官没有就案办案,而是一遍遍翻阅卷宗,一次次与当事人促膝长谈,只为抓住调解的“线头”。

为实现最优效果,朱寨法庭主动联动大屯法庭,启动“双庭联动”机制。两庭法官整合各自掌握的案情与当事人状态,精准梳理出核心争议:医疗补偿与扶养费金额始终无法达成一致,且男方确有现实困境,女方则面临巨额医疗开支与生存压力。如何找到让双方都能接受的利益平衡点,成了破局的关键。

调解前夕,双庭再次深度协作,整合调解资源与案情细节,为高效化解关联纠纷筑牢基础。

调解现场,法官的话语既有法律的刚性,也有人情的温度。一方面,紧扣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九条“夫妻有相互扶养的义务”,向南某阐明:当一方生活困难,另一方若有负担能力,依法应给予适当帮助。另一方面,以“一日夫妻百日恩”的温情切入,唤起两人对过往幸福的回忆,劝说双方念及旧情、彼此体谅、各退一步。

最终,在法官耐心的释法说理与情感疏导下,双方卸下防备,达成调解协议:吕某自愿离婚,南某一次性给付部分医疗补偿款并每月按期支付扶养费,直至吕某离世。

一纸协议,不仅同步了结两起关联纠纷,更在法律与情感的双重指引下,为这段走向终点的婚姻,保留了最后一丝情义与责任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