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法制报

贾汪公安“警务跟着游客走”主动高效

日期:08-26
字号:
版面:第A01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暑期旅游热潮中,徐州市贾汪区凭借“徐州后花园”的独特定位,成为短途游、周末游热门目的地。面对辖区景区“小而散”、纠纷警情集中、应急响应要求高的特点,徐州市公安局贾汪分局以“安全护航”为核心、“快速处置”为关键,通过警力倾斜、机制创新、科技赋能,打造适配旅游发展的警务模式,既守护游客安全,更助力地方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

贾汪区副区长、贾汪公安分局党委书记、局长钟状表示,“警务护航旅游、旅游带动经济”的良性互动,不仅提升了贾汪旅游的口碑与吸引力,更以实际行动证明:安全有序的旅游环境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机关主动融入地方发展大局,就能成为文旅经济升温的“助推器”,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安全感与活力。

前置排查+科技防控

筑牢安全“防护墙”

旅游高峰未至,安全保障先行。贾汪公安提前启动景区 “全维度隐患摸排”行动,对全区景点逐一走访核查:从景区入口缺失的3个防撞石墩、1处防撞护栏,到临水区域的安全防护漏洞,再到表演区与观看区的人员分流隐患,均建立问题清单,现场下达《安全整改通知书》,明确整改时限与责任主体,确保“不漏一处风险、不留一个死角”。

在此基础上,贾汪公安创新构建“空中预警、地面联动”立体化防控体系,将警用无人机技术深度融入旅游警务:每日早、中、晚各开展1次30分钟巡航,覆盖山林、水域、游客密集区等重点区域,实时监测人流密度、捕捉异常行为,提前预判踩踏风险并向指挥中心传输数据;

遇游客走失、受伤等紧急警情,无人机3分钟内即可起飞,通过高空喊话锁定目标位置,同步引导地面警力精准救援;针对非法捕捞、盗采等破坏景区生态与秩序的行为,无人机发现可疑目标后,能第一时间联动属地派出所快速处置,实现“空中巡查无盲区、地面处置高效率”。

疏堵结合+主动作为

破解“网红景点”治理难题

2024年底,大洞山景区内的“徐州第一峰”因日出景观走红网络,节假日清晨登山看日出、晨练的游客骤增至3000人次,但该区域当时仍属“野生景点”。“山脚下无正规停车场,仅靠一道无人看管的铁门维持秩序,盘山道路破旧且无防护设施,停车纠纷、安全隐患随之凸显。”贾汪分局治安大队大队长康浩介绍道。

面对这一“走红带来的挑战”,贾汪公安摒弃“一封了之”的简单做法,选择“疏堵结合、协同治理”:第一时间联动景区管理部门与属地政府,推动基础设施升级——在山脚下新建停车场解决停车难题,山门处设立保安亭规范人员进出,将破旧盘山路改造为彩虹健步道,同时在道路两侧加装防护栏;日常管理中,利用警务无人机搭载喊话器,配合景区扬声器循环播报森林防火、登山安全提示,既保留“网红景点”的吸引力,又通过规范化治理消除安全隐患,让“野生景点”变身为“安全打卡地”。

警务前移+警企联动

打造快处“服务圈”

“以前景区最远处报警,民警要15分钟才能到,现在警务站就在景区里,出警时间大幅减少!”凤鸣警务站民警郑文博的话,道出了贾汪公安“警务跟着游客走”的调整逻辑。为破解景区警情“响应慢、处置难”问题,贾汪公安在大洞山景区内设立专属旅游警务站,将警力直接部署在游客最需要的地方,实现“就地接警、就地处理”。

警务站还牵头建立“多部门协同、警企联动”的高效处置机制:联合文旅、街道等部门定期召开警情分析会,重点通报游客醉酒滋事、治安案件、安全隐患等情况,结合景区人流数据、舆情信息、活动计划制定防控重点;针对突发风险,联动气象、交通部门快速响应;分类处置不同警情——游客求助类由警务站联合景区安保即时处理,纠纷类采取“现场调解+证据固定”模式,疑难案件则规范移交派出所。

此外,贾汪公安还推动“景区自防能力升级”:组建由各景点负责人组成的警务协作团队,每月开展安全培训,内容涵盖监控调阅、证人询问、证据固定等实用技能;建立每日安全通报工作群,实时推送景区安全动态、风险提醒。8月初,两名游客在大景山漂流时不慎将手机掉进水里,景区工作人员凭借培训所学,迅速调取监控并联动警务站,不到1小时便成功找回手机,游客满意度大幅提升。

贾汪公安用“技术+机制”的双重创新,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服务”的理念转变,既让游客感受到“安全有保障、求助有回应”的温暖,也为贾汪文旅产业营造了“安全、有序、舒心”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