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法制报

常州天宁推动无障碍建设从有到优

日期:08-21
字号:
版面:第A06版: 综合动态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通讯员 吴翊铭 蒋丽娇

本报记者 郎建强

“以前进站得侧着身子挤,现在推着轮椅就能顺畅通过,再也不用绕远路了!”近日,常州市火车站南广场入口处焕然一新,原本阻碍通行的密集固定栏杆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条科学合理的双C形无障碍通道。这一改造让残疾人、老年人、推婴儿车的市民等特殊群体的出行体验实现了从“过不去”到“轻松过”的转变。而这一变化的背后,离不开天宁区检察院与多部门组成的“畅行联盟”的合力推动。

2025年4月,“火车站南广场连个轮椅入口都没有,投诉反映了好多次也没有用。”一条来自“益心为公”志愿者的信息引起了该院公益诉讼部门主任秦梓涵的注意。秦梓涵立即联系常州市残疾人联合会肢残人协会副主席陈志坚,一同前往常州站南广场实地体验无障碍设施情况。

现场调查发现,南广场入口处设置的密集栏杆间距狭窄,普通人侧身勉强能过,但对轮椅、婴儿车来说却寸步难行。“残疾人想独自进出广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陈志坚无奈地说。

为高效推动问题整改,天宁区检察院迅速行动,联合住建、城管、属地街道、常州火车站、轨道交通公司、公交公司等多个部门成立“畅行联盟”,召开圆桌会议,并邀请陈志坚作为残疾人代表全程参与监督。联盟成员多次实地调研,用相机记录问题,整理出详细的“无障碍设施整改清单”。

今年5月,针对陈志坚等提出的双C形通道改造建议,天宁区检察院组织相关单位召开专题协调会,与属地政府进行了磋商。会上,检察机关结合国家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规,强调了改造的紧迫性,最终推动各方达成共识,敲定了科学合理的改造方案。

方案确定后,检察机关并未止步于建议,而是持续跟进施工进展,协同市残联无障碍督导员对通道坡度、宽度等细节进行严格把关,确保符合国家标准,真正满足特殊群体的需求。

仅两月不到,6月中旬,常州站南广场双C形无障碍通道正式投入使用,周边增加了通道引导牌和标志。改造后的通道采用流畅的转弯设计,坡度平缓,轮椅、婴儿车均可轻松通行。通道启用当天,陈志坚特意乘坐轮椅前来体验,顺利通过后,他激动地说:“这才是真正的无障碍!感谢检察机关和各部门的努力,让我们的出行不再‘卡关’。”他的体验也引来不少市民的称赞。

近年来,天宁区检察院聚焦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痛点,通过公益诉讼推动问题整改。截至目前,已制发检察建议11份,推动整改无障碍设施120余处,规范53个老旧小区无障碍坡道建设,实现辖区无障碍设施全覆盖。此外,全市3688台残疾人车辆信息录入系统,实现智能减免,相关调研报告还获得了市长批示肯定,助力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从“有”向“优”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