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法制报

没有光伏的屋顶,照出乡村治理新思路

日期:08-20
字号:
版面:第A03版:专题       上一篇    下一篇

七月骄阳似火,常熟市沙家浜镇唐东村田都村民老沈家屋顶上,几块刚刚卸下的太阳能光伏板在阳光下反射出刺眼光芒。工人正谨慎拧开固定支架的螺丝,老沈默默站在一旁,不时递上一条擦汗的毛巾——这处承载着“节省电费”期望、后期享受政府补偿的光伏屋顶,在村两委和挂村律师的细致工作后,最终走向了依法拆除的命运。

老沈并非村里唯一怀揣“自发电”梦想的人。近些年来,随着电价起伏,不少村民在未详询政策的情况下,便纷纷“跟风”自行安装了光伏设备。老沈就是其中一员,盘算着用电自给自足,还能富余电力“卖给”电网,仿佛屋顶上铺就的是一张张未来的收益凭证。然而,这种看似便捷经济的个人行为,却悄然埋下了隐患。未经规划许可与电力部门并网验收的私自安装,严重违反了国家及地方能源管理相关规定,潜藏着用电安全与建筑承重的双重隐患。而部分公司在合同协议内暗藏的各类表述,更是隐藏着巨大的法律风险。

当村委干部带着政策文件首次登门,老沈心头涌起一股强烈抵触:“我自己花钱装的东西,为何要拆?别人家不也装了吗?”——村民的困惑与委屈,正是基层治理中最常见的痛点。在传统劝说方式面临僵局之际,挂村律师张律师被请到了村部会议室。

面对老沈和其他同样安装了设备的村民,张律师没有空谈大道理,而是对市县两级关于分布式光伏安装的详细管理规定,结合其设备现状,逐条进行了清晰解读:哪些环节是必须审批的?何种安装方式存在明确安全风险?对于不合规的营销、安装公司提供的虚假证明,明显违背合同法的条款要加以重视。特别是安装以后带来的金融贷款风险、建筑安全风险,房屋征收、翻建导致的违约责任,服务商是不会明确提示风险的,也是老百姓一定要当心注意的,牵涉的逆向赔偿可能达几十万元。比如光伏公司约定租用屋面、支付租金,但这个租金是否合理、实际收益究竟有多少,公司是否告知?若租期内房屋碰到搬迁、屋面需要维修,周期动辄1到2年,在这期间是否有允许中断租赁的约定?超出约定的期限、或者新屋面无法安装光伏的违约责任如何界定?

那些原本模糊不清的“条款”,在律师条分缕析的讲解下,如同阳光穿透云层,照亮了大家认知上的盲区。老沈紧绷的脸庞逐渐松动,他意识到,原来自己以为的“小事”,竟有如此之多的“漏洞”。

法规的“硬道理”为工作打开了突破口,村两委的“软服务”则进一步消融了坚冰。村干部们多次上门,耐心倾听村民的实际困难与前期投入的损失焦虑,设身处地帮助他们分析长远利弊。真诚的理解与务实的路径设计,让老沈最终在拆除同意书上签下了名字。

拆除行动在选定的日子有序展开。施工人员小心地拆解着支架与面板,老沈沉默地站在一旁,目光始终没有离开屋顶。当最后一块光伏板被稳稳卸下运走,他轻轻叹了口气,那其中既有对经济投入的心疼,也有卸下“违规”包袱后的一丝释然。拆下的不仅是一块块光伏板,更是横亘在村民心中的认知隔膜与对规则的无视。涉及违规安装的老沈最终主动配合完成了拆除工作,总计拆除面积约95平方米。

这场光伏屋顶的“退场”,为唐东村基层治理提供了一次宝贵的淬炼。张律师对此感触尤深:“村民致富愿望强烈,但绿色发展必须装在‘法治篮子’里才能行稳致远。我们依法说理,村里以情疏解,双管齐下方见实效。”村党总支书记姚雪兴则表示,未来将把能源法规宣传纳入常态化工作,并着手建立便捷渠道,引导村民通过正规途径实现绿色能源梦想。

阳光下,那些整齐堆放的铝制框架,宛如一条条暂时沉默的银色河流。它们曾经在屋顶之上,擅自将阳光转化,却未融入规则河道。当村民老沈最终签下名字,默默凝视光伏板卸下之时,那无声的叹息,恰是规则意识觉醒的序曲。最终,拆除的光伏设备所空出的地方,恰恰为合法有序的绿色发展愿景腾出了更坚实的位置——基层治理的智慧,正是于无声处听惊雷,在依法循理中重塑共识。

(常沙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