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灌南法院在执行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充分考量邻里情谊与法治温度,成功化解多起关联债务纠纷,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缘起:调解协议生效,履行一波三折
2021年,武某与周某、蒋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经人民法院调解达成协议:周某分期偿还武某借款本金1万元及相应利息,蒋某承担连带偿还责任。然而,履行过程一波三折,周某、蒋某未按约定履行还款义务,武某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双方在法院协调下达成执行和解协议。但后因被执行人生意亏本,仍未能按期履行执行和解协议。其间,武某顾及邻里情分,多次沟通协商,催要未果后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
破局:关联案件深挖,柔性执行破冰
执行法官接到案件后,通过关联案件排查发现,被执行人还涉及其他4起案件(2起和解未履行、2起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涉案债务均系邻里借款纠纷。办案法官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联系武某一同前往被执行人住所沟通协商。经调查,被执行人因生意失利暂无偿还能力。调查中,被执行人的女儿也到场,了解情况后主动表示愿替父还债,并当场先行支付5000元。后武某感念多年邻里情分,自愿放弃剩余债权,这场一度剑拔弩张的执行纠纷在司法温情调和下圆满化解。
延伸:“蝴蝶效应”显现,批量案件解纷
司法的柔性引导让系列纠纷化解水到渠成。这场邻里间的和解,如同一股暖流激活了诚信履约的良性循环。被执行人子女主动配合法院梳理4起关联案件,对其中3起标的额均为5万元以下债务(合计10.2万元),逐一核对明细,全额代为履行。针对剩余1起标的额较大的案件,执行法官趁热打铁组织双方协商,为其定制分期履行方案,目前已按计划稳步推进。
从“单个案件破冰”到“多起纠纷分批化解”,灌南法院始终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直面亲朋邻里间纠纷执行难题,以邻里情面为切入点,用耐心疏导打破“执行僵局”,从冰冷权利兑现转向调和矛盾、黏合温情,既让胜诉权益落地,更让邻里间的“心结”随债务清偿一同解开,让司法温情融入乡土社会的肌体。
(文中名字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