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法制报

“大事小事找老兵说说”

日期:08-19
字号:
版面:第A01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多亏你们出面,帮我解决了借款纠纷,感谢老班长!”8月14日,在南京市浦口区综治中心“迎春老兵调解工作室”,调解员杜迎春刚刚走进办公室,就接到退役军人纪某打来的感谢电话。

原来,纪某与应某系多年战友,感情深厚,自2018年11月起,纪某多次为应某代偿贷款及信用卡债务,累计金额达1.95万元。后因纪某催讨欠款,应某拒不接听电话且拒绝会面协商,致使矛盾升级。在杜迎春多次耐心调解下,双方达成分期还款协议,不仅解开了经济死结,更缝补了那段差点被现实击穿的战友情。

为提升化解质效,形成基层矛盾纠纷调处联动合力,近年来,浦口区司法局积极探索基层矛盾纠纷调处新方法,在区、街道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挂牌设立为退役军人服务的专门调解窗口,同时结合个人调解室建设,在每个街道重点打造2家由退役军人担任调解员的个人调解室。

2019年2月,浦口区在区综治中心设立“迎春老兵调解工作室”。这位退役老兵多年扎根基层,在化解物业管理、拆迁安置等类型纠纷中练就了一身“真功夫”,如今是浦口当地家喻户晓的老兵调解员。“迎春老兵调解工作室”成为浦口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杜迎春、吴明龙、马长硕三人都是从事调解工作10年以上的退役老兵,他们组成了“和解浦畅”专项调解小组,在处理邻里纠纷、土地争议、家庭矛盾等复杂问题时,用部队养成的硬朗作风讲道理,以乡邻间的熟络情感拉近距离,做到既讲政策法规“硬尺度”,又谈家长里短的“软温度”,屡屡打破调解僵局,让调解第一道防线升级为防御体系。

在汤泉街道某项目工地,老兵调解员孙立萍的处置堪称教科书式案例。农民工任某务工期间突发脑溢血,紧急送医救治后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家属因为医疗费用、误工补偿等多项权益在事发当日多次上访。接到调解任务,孙立萍第一时间联合区信访局、劳动监察大队等部门组织调解,72小时完成三轮正式调解和多次“背对背”沟通,最终成功化解矛盾。“我们就像特种部队,精准锁定矛盾焦点。”孙立萍说。老兵调解员“情、理、法”并用,借助“巧方法”,不断提高矛盾纠纷化解效能。

据介绍,浦口“老兵调解员”的创新实践,不仅有效化解了基层矛盾,而且探索出了一条退役军人参与社区治理的特色路径。三年来,凭借军人特有的担当和奉献精神,全区28名退役老兵担任的人民调解员,共化解矛盾纠纷456起,调解成功率达100%。

为充分发挥老兵调解员的品牌优势,浦口区司法局借助“浦和学堂”调解工作培训基地,创新采用“菜单”“跟班”“沙龙”“实践”相融合的多元实训模式,为全区376名人民调解员定期举办工作交流会、先进个人和优秀案例评选活动,以老兵风采带动更多调解员实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信聚人”,搭建起矛盾化解的“连心桥”。

浦口司法局局长赵庆说,“老兵调解员”不仅在解决具体问题上取得成效,还在街道和社区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提升了居民的法律意识。如今在浦口,群众有了大事小情,都愿意找“老兵”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