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开展以来,溧阳市公安局树牢“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可防可控”理念,创新构建“四盯四全”反诈工作模式,通过拧紧责任链条、精准守护群体、拓展宣防维度、升级线上矩阵,推动反诈工作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截至7月,辖区电诈警情、损失数同比分别下降11.54%和0.77%,为群众财产安全筑起一道坚实防线。
以责任闭环为纲
构建全域联动的治理格局
早晨9点,溧阳市溧城街道综治办的会议室内已坐满了人。大屏幕上正播放着隔壁镇自制的反诈短视频——镜头里,社区大妈用当地方言说:“骗子喊你‘亲’,不是好事临”,逗得在场人会心一笑。这是溧阳市公安局牵头的每周反诈点调会现场,紧随其后的是警情数据通报:“上周全市电诈发案12起,其中戴埠镇某社区发案2起,宣传覆盖存在盲区,请负责人说明情况。”这样“可视化”的督导,让责任落实从“纸上”走到了“实处”。
溧阳市将反诈工作纳入党政“一把手”工程,市政府主要领导每周在市长办公会、每月在重点工作部署会上专题听取进展,推动建立“市级统筹、镇街主责、社区落实”的三级责任体系——把电诈发案率与镇街社会治理评估挂钩,将社区宣传成效纳入网格员考核,形成“千斤重担众人挑”的工作格局。
为防止责任“空转”,溧阳市创新督导机制:公安局每周牵头召开反诈点调会(“百日行动”升级为综治会议),针对10万元以上大案推行“四个必查”制度,公安倒查预警劝阻环节,镇街复盘宣防漏洞。“百日行动”以来已组织5起案件复盘,推动23项整改措施落地。
部门联动更显效能。溧阳市委政法委统筹政法力量下沉社区,税务局协助开展财会人员专项宣传,覆盖1.98万家企业。223名“民警+义警+村级巡防队”组成的攻坚队成功劝阻432人,避免损失550万元。这种“党政主导、公安牵头、部门协同”的模式,让反诈从“公安独奏”变为“社会合唱”。
以精准防护为要
打造分众施策的安全屏障
“诈骗手段千变万化,宣防必须靶向发力。”溧阳市公安局反诈中心通过大数据研判,锁定老年人、学生、企业财会人员三大易受骗群体,实施“一人一策”精准防护。
针对3.3万名老年人,聚焦“保健品诈骗”“养老理财”等高频骗局,组织网格员、楼长上门开展“拉家常”式宣传,用方言短视频、漫画手册拆解套路,推动60岁以上群体被骗警情同比下降68%;面向青少年学生,依托法治副校长开展“开学第一课”反诈教育,利用家长群推送“游戏账号诈骗”预警,“百日行动”期间学生被骗警情下降81.25%;紧盯企业财会人员,联合税务局在政策解读会上“搭车”宣讲“冒充领导转账”骗局,实现“百日行动”以来财会人员“零被骗”。
对普通群众则侧重“场景化”宣传。在高铁站、景区等人员密集场所设置反诈摊位,在公交、出租车滚动播放“一句话提醒”,全市2.7万处银行、小区、宾馆张贴警示单,让防骗知识融入群众日常。
以立体传播为翼
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宣传矩阵
让反诈知识“入脑入心”,需打破传统宣传壁垒,构建全媒体、沉浸式传播体系。溧阳市线上线下同步发力,让防骗声音无处不在。
线上打造“权威+鲜活”传播阵地:与融媒体中心共建“反诈专栏”,记者跟踪采访真实案例,推出13篇深度报道;民警走进电台直播间,用“以案说法”解读“刷单返利”“虚假贷款”等骗局;公安微信公众号开设“反诈周报”,发布14部短视频拆解套路,通过“中国溧阳”政务号等矩阵转发,总阅读量超70万次。
线下创新“互动+体验”宣传场景:借暑期旅游高峰,在天目湖、南山竹海等景区通过电影下乡、送戏下乡植入反诈“小节目”,覆盖游客10万人次;全市首个防诈体验基地运用AR/VR技术,模拟“客服退款”“虚假投资”等场景,让群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提升识骗能力。
线上矩阵的“广覆盖”与线下场景的“深渗透”相结合,既让反诈知识触手可及,又让群众在互动中真正“听懂记住”,从根本上筑牢防骗意识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