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法制报

丹徒综治中心打通法治惠民“神经末梢”

日期:08-15
字号:
版面:第A04版:特别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调解室的门轻轻合上,老张紧握的双手终于松开。这位因拒缴物业费与物业公司僵持多年的业主,在镇江市丹徒区综治中心“宜居和美”调解室里签下和解协议。物业经理主动伸出手:“今后每周在业主群公示卫生整改情况。”老张点头回应:“明天我就去补缴费用。”调解员王国梅脸上也露出释然的笑意,窗台上的绿植在晨光里轻轻摇曳。

在丹徒区综治中心,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作为镇江全域推进县级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的组成部分,丹徒区以特色化调解室建设为抓手,深度融合法院、司法、专业调解组织等力量,将碎片化的治理资源拧成一股绳。这里不仅设有标准化的“2厅6区”,更打造了家事、物业、劳动争议等一批精准聚焦民生痛点的专业调解室,让“一窗受理、一站调处”从理念成为现实。

镇江市委政法委副书记、镇江市市域指挥中心主任郑兆巍介绍,近年来,镇江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为突破口,推动社会治理从分散管理向资源整合、单一调处向多元共治、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从2022年率先整合政务服务热线、网格化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职能,到2024年实现县镇村三级矛盾纠纷调处“一站式”平台全覆盖,再到2025年高标准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一系列改革举措,形成了“数据赋能强基础、机制创新提质效、多元共治增活力”的市域善治“镇江模式”,为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生动实践。

深耕专业:

小小调解室的“绣花功夫”

前文所述纠纷的调解员王国梅擅长化解业主与物业的“僵局”,她的“解法”颇具章法:先做“减压阀”,调解中她全程耐心倾听业主宣泄不满,待其情绪平复;再当“普法者”,引用法律法规厘清权责——物业有劝阻违建义务但无执法权,业主可依法维权却不可拒缴费用;化身“连心桥”,引导物业换位思考,主动提出服务整改方案与费用减免。

这种“倾听-释法-疏导-促和”的四步工作法,成为丹徒调解员的标配技能。其精髓在于精准把握纠纷内核:调解室提供的不仅是解法,更是重建信任的桥梁。

在劳动争议调解室内,专业力量则成为农民工权益的坚实后盾。当27名农民工被拖欠工资数年、手持简陋工时账本维权无门时,调解员陈秀芹果断援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向企业阐明欠薪的法律风险与信用惩戒后果。既讲法理威严,也讲情理共鸣:“农民工挣的是养家糊口的血汗钱”。最终,企业筹集资金完成支付,工人们长舒一口气:“这笔钱等了几年,今天终于踏实了!”

穿梭在辖区的网格员,则是治理网络的末梢神经。烈日下,网格员举着手机拍摄小区违建。照片上传瞬间,系统自动匹配产权信息,案件直接派送到综合执法局端口。这样的“指尖治理”,让矛盾纠纷消弭于萌芽。

体系支撑:

从“单点突破”到“全域协同”

专业调解室的效能释放,离不开丹徒区综治中心构建的立体化支撑体系——

资源大整合:中心成建制引入法院诉讼服务、检察服务、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机构,联动仲裁、公证、心理咨询等专业力量,实现矛盾化解资源的“全要素供给”。目前全区综治中心平均整合部门十余家,形成强大后台支撑。

智慧强赋能:线上,“镇心调”小程序让群众动动手指即可预约调解、查询进度;线下,数据实时汇入镇江市域指挥平台“智慧大脑”,为风险预判提供依据。丹徒区综治中心家事调解室入选最高法院案例库的《家禽饲养致损纠纷》案,正是数据赋能精准治理的典范。

网格深渗透:网格员与微网格联络员如“神经末梢”扎根基层。12345热线工单、网格巡查线索、调解室案件在平台无缝流转,形成“线上受理-线下确责-联合处置”闭环。

矛盾纠纷和解背后,则是丹徒区织就的立体治理网络。走进综治中心大厅,法院的诉讼服务窗口与司法局的公证服务窗口相邻咫尺,“家长里短聊天室”(心理咨询室)飘出舒缓的音乐。办事群众笑言:“现在从调解室直奔仲裁庭,维权时间缩短一半。”

“镇心调”小程序成了新晋“网红”。点开手机,群众能在“调解进度”栏看到文书起草的实时状态,网格员巡查发现的窨井盖破损,第一时间跳转为12345工单编号。这些数据汇入镇江市域指挥平台,1.74亿条信息在云端奔流。正是这些信息流,让家事调解室预判到暑期亲子纠纷高发,提前组织心理咨询师驻点;让物业调解室锁定违建高发小区,联动城管开展专项治理。

润物无声:

治理温度筑牢善治根基

“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核心不仅在‘术’,更在‘道’。调解不是和稀泥,而是用专业与公正在情、理、法之间找到最大公约数。”采访中,丹徒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马云飞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丹徒区综治中心共计接待来访群众2272批3041人次,批次同比上升416%,人次同比上升188%。区、镇、村三级矛调平台受理矛盾纠纷2090件,同比上升29.65%,调处1919件,调处率91.82%,调处成功率99.22%。

当小区业主不必因服务瑕疵走上法庭,当农民工们不再因证据薄弱讨薪无门,当企业因及时化解纠纷避免信用受损——这些发生在调解室里的微小和解,正凝聚成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厚重基石。

丹徒区综治中心用一间间特色功能室构筑起基层善治的坚强堡垒。在这里,法理情相融的专业调解弥合裂痕,智慧赋能的体系支撑精准发力,最终让治理效能沉淀为百姓触手可及的获得感。这方寸之间的温暖调解室,正成为丹徒书写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共同体“镇江方案”的生动注脚——治理现代化的最后一米,恰是民心凝聚的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