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法制报

仇江宏:信访路上的暖心守护者

日期:08-13
字号:
版面:第A03版:信访与法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刘敏 本报通讯员 戴阳

在泰兴市黄桥镇的街巷阡陌间,经常能看到一个步履匆匆的身影:或是踩着晨露叩开村民家门,或是在暮色中与信访群众促膝长谈,或是在镇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对着一摞摞卷宗凝神思索……他是黄桥镇负责信访工作的干部仇江宏,扎根信访一线六载有余,用脚步丈量民情,以真心化解民忧,在党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温暖的“连心桥”。

2021年霜降后的清晨,晨雾尚未散尽,仇江宏已走进王庄村。75岁的吴大爷正蹲在漏雨的屋檐下,望着墙面上蜿蜒的裂缝叹气。“大爷,您这房梁的木料都被虫蛀了,电线也老化得厉害,确实得赶紧修。”仇江宏蹲下身,指尖轻轻划过潮湿的墙皮。老人布满老茧的手突然紧紧攥住他的手腕:“修?我哪有钱啊!”仇江宏抬头看见老人浑浊的眼睛里泛着泪光,掌心的温度让他心头一紧:“您放心,我今天就联系住建和民政部门,下周一定给您回音。”

这样的场景,在仇江宏的工作日历上已是常态。自2019年投身信访工作,他始终秉持“一线工作法”,将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百姓家里。他独创“晨访农户、午查现场、夜听民声”的工作节奏,在他的工作日志里,密密麻麻记录着全镇66个村的信访热点:余庄村的灌溉水渠淤塞、小企业的劳资纠纷、老街改造中的产权争议……每一个问题旁都标注着走访次数、协调进度和责任单位。

凭借这股子“钉钉子”精神,仇江宏推动初信初访化解率稳定在90%以上,黄桥镇信访登记总量连续四年同比下降。2022年,黄桥镇人民来访接待中心获评全省“人民满意窗口”,这块金光闪闪的牌匾,正是他用无数次一线走访铺就的为民之路。

作为法治信访的“践行者”,仇江宏始终将制度建设作为工作基石。他主导建立“三抓三化”工作机制:抓前端预防,构建网格化排查体系,每月召开矛盾风险研判会,将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抓过程管控,打造“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的矛盾调解平台,实现“只进一扇门,办结所有事”;抓末端规范,引导群众在法治轨道上解决问题。

在他的推动下,黄桥镇信访工作实现“三降一升”:信访投诉量下降、重复访率下降、越级访数量下降,群众满意度提升。2021年,他个人荣获“泰兴最美信访干部”称号,2024年,黄桥镇荣获泰州市“信访工作法治化”先进集体。

晨光熹微到暮色四合,仇江宏的工作日程总是排得满满当当,但无论多忙,他都会在下班前绕到信访接待大厅,看看当天的诉求登记本,那些用不同颜色标注的待办事项,是他心中放不下的牵挂。在信访工作这个充满挑战的岗位上,他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