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南京海关坚持依法把关,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为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法治建设基石更加稳固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南京海关深耕法规管理“责任田”,积极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等重大立法攻坚。作为海关总署法规司的执法一线科室基层联系点,南京海关所属扬州海关法规科充分发挥基层立法“前哨”作用,精准收集一线执法堵点难点和立法需求,累计形成12条具有实践价值的意见建议反馈总署,真正实现了“民声民意”融入法规条款、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同频共振。
同时,南京海关建成的“南京海关法治服务平台”收录了7000余份现行执法依据、238个典型案例、114份规范文书。“南京海关法治服务平台上线以来,总访问量突破36万次,已成为深受关员青睐的‘电子法典’。”南京海关法规处负责人马宁介绍。依托坚实的法治保障,南京海关紧盯改革创新“试验田”,为江苏自贸试验区、跨境贸易等领域原创性海关制度提供法律支撑。
五年来,南京海关向海关总署反馈立法相关研究成果19项,参与51部海关规章修订及立法后评估工作,承担1000余份总署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对80件自贸创新举措、业务文件等开展合法性审查,推动8项改革创新举措在江苏率先落地,法治建设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持续迸发。
依法行政水平持续提升
“《国境口岸卫生许可证》网上办理之后速度真是快多了。” 江苏省外轮供应公司常熟分公司负责人戴雪忠介绍,作为一家主营国际航行船舶预包装和散装食品的公司,该许可证是开展业务的“通行证”,实现网上办理后,企业在3天之内就能拿到证明开展相关业务。南京海关用好“海关行政审批网上办理平台”,牵头对接江苏省政务服务系统行政许可子系统,及时落实行政许可事项的取消及下放工作。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应有之义。南京海关扎实推进“三项制度”建设,让“亮身份、全记录、强审核”的共识落实在各个业务现场。南京海关所属各隶属海关创新不断:扬州海关创设“515”法律工作机制,“事前学法全覆盖、事中执法无差错全记录、事后研法全复盘”闭环运作成熟稳定;常州海关建强“常关法驿”法治平台,融合关税、通关、检验检疫等条线业务骨干,建立“疑难执法案件会诊”机制;苏州工业园区海关打造“法制保障组”,推动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落到实处。
除此之外,南京海关高水平建成复议应诉教学实训点,自主研发开设21门实训课程,全面提升办案人员的工作能力;成功打造20个各具特色的“枫桥经验”实体工作室,无锡海关“锡心关护”工作室、南通海关“江海新枫”工作室获评全国海关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特色推广单位。
普法宣传教育亮点纷呈
2025年4月15日,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在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南京海关法治文化基地(泰州馆),海关关员为当地日报的小记者介绍国门生物安全知识。
“十四五”以来,南京海关建成1个国家级、5个省级的“1+N”法治文化矩阵。2023年,南京海关所属宿迁海关建成海关系统、江苏省首家“室内+室外”党内法规馆。为了给企业提供针对性更强、时效性更快、有效性更高的法治服务,南京海关深入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创新开展智慧普法“码”上讲、问题“码”上办、政策“码”上推,为1000余家企业提供3000余次精准法治服务,解决70余项实际问题。该项目获评2023年江苏省法治惠民实事项目以及全国海关主题教育“百个特色做法”。
“法典精神要记牢,学法用法有必要!”2025年5月22日,在海关总署“送法进边关”活动中,南京海关打造的首部民事普法情景剧《锡心关护》火热上演。“形式有创新,普法方能显成效!”南京海关拍摄的中华传统法治文化微视频《市舶则法、强国利民》被省司法厅推荐至司法部,普法微视频《显然有关》获评第十八届全国法治动漫微视频优秀奖。辛勤的耕耘结出了累累硕果,2024年,南京海关喜获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和突出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