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法制报

暑期反诈:为未成年人撑起数字安全伞_江苏法治报_2025年08月07日A02

日期:08-07
字号:
版面:第A02版:政法要闻·资讯       上一篇    下一篇

尤莉

曾几何时,暑期网络空间是孩子们放飞童心的“欢乐园地”,满是探索的欣喜与成长的滋养。但也因守护机制滞后,成了诈骗分子觊觎的“围猎”,虚假福利、身份冒用等圈套层出不穷。

某地12岁的小宇,在短视频平台刷到“免费领奥特曼卡牌”的广告,按要求扫码进群后,被骗子以验证身份为由转走妈妈支付宝里的5000元;六年级的乐乐更为惊险,轻信游戏里“明星粉丝群管理员”的话,为给偶像“打榜”,偷偷用爸爸的手机连续转账12笔,总计2.3万元。这些真实案例敲响警钟:打造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守护体系,已是刻不容缓的现实需求。

精准发力,筑牢防护壁垒。面对未成年人识骗能力弱、家长监管难周全的难点,守护体系需精准出击:家庭防线前置,家长要尽到监护职责,构建“上网时间约定—支付密码隔离—异常行为警示”的监护闭环;学校教育扎根,把反诈课程纳入暑期安全教育范畴,借助案例剖析、情景演练等形式,培养“不轻信、不泄露、及时报”的本能反应;平台技术升级,要求游戏、社交平台设立青少年模式硬性约束,对“免费福利”“权威恐吓”等话术进行智能屏蔽,像屏障一样净化信息环境;预警机制强化,监管部门联合平台打造未成年人支付异常监测系统,对高频小额转账、深夜大额交易等行为自动发出提醒,为家长和监管部门争取干预时机…… 这一套“家庭监护—学校教育—平台拦截—系统预警”的组合策略,精准覆盖风险链条,为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注入坚实的守护基因。

规则助力,夯实成长根基。守护体系的意义远不止于防诈骗,更在于为数字时代的童年成长筑牢信任基石:认知提升,让未成年人在真实案例中明白网络风险,从被动防备转向主动辨别;平台革新,企业从流量优先转向安全优先,将未成年人保护融入产品设计底层逻辑;社会共治,社区、公益组织等多方参与,搭建“线上宣传—线下体验—应急支援”的全场景防护网,让反诈意识融入日常生活……这些转变共同推动网络空间从无序放任走向有序引导,为未成年人营造可预期、可信赖的数字成长环境。

长效守护道阻且长。守护体系落地后仍需不断完善:如何让教育内容更契合未成年人认知特点?如何用技术手段平衡安全守护与上网体验?如何建立跨部门快速响应机制?这些问题有待探索,但方向已然明确:守护不是对成长的束缚,而是让未成年人在数字世界中更自由、更安全探索的保障。

当防护壁垒覆盖每一个未成年人的数字足迹,消散的是诈骗阴霾,迎来的是以安全为底线、成长为目标、责任与协同为支撑的数字童年新生态。唯有在全方位的守护屏障下,每一颗好奇的童心,才能在数字时代的星辰大海中,获得最安心的遨游空间和最稳健的成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