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法制报

今天我当班_江苏法治报_2025年08月06日A04

日期:08-06
字号:
版面:第A04版:江苏司法       上一篇    下一篇

编者按:

基层司法所作为司法行政系统的前沿阵地,是法治建设向街道社区延伸的关键触角,亦是扎根群众、距离群众最近的法治单元,其承担着人民调解、社区矫正、法治宣传教育以及基层公共法律服务等重要职能。即日起,本报开设“基层司法所长手记”专栏,邀请部分司法所所长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司法所的建设发展和基层司法行政人的使命担当。

【本期人物简介】李树勇,2019年8月加入司法行政队伍,2022年6月任灌南县新集司法所副所长并主持工作。

李树勇

清晨八点,当我取下头盔来到新集司法所时,发现老张已经在门旁宣传栏下站了一会儿,他的手里攥着皱巴巴的土地承包合同。

“李所,再不给评评理,我这地怕是要给别人白种了。”他的声音微微发颤。我接过合同,能摸到纸上明显的汗渍。

我跟着老张来到他们家地头,量了三遍地界,终于在田埂边把事儿说开了。老张和邻居老李蹲在地上,用树枝划拉着新定的地界。“李所你看这样行不行——老李多种我的那垄地,我也不忍心现在让他薅了,等稻子收了,这地就彻底归我了。”老张说着把那份皱巴合同对折两次,塞进口袋,握着我的双手连连道谢。

回到所里,我把纠纷化解过程和心得记录在调解本上,这已是我来所里用的第五本。

记录完,我刚倒了杯水,就听到大厅传来抽泣声。推门进来的是陈大妈,她满脸愁容,手里紧紧握着一个装着药费单的破旧布袋。“李所啊,我儿子在工地上干活,从脚手架上摔下来受了重伤,可工地老板只给一点医药费就不管了。现在为了给儿子治病,借了一屁股债,这可怎么办啊?”我连忙安抚陈大妈的情绪,详细询问事情经过。

原来,陈大妈的儿子在工地干活,没有签订正式劳动合同,老板也没有为他购买足额保险。我一边安排所里的小张帮陈大妈填写法律援助申请表,一边联系县法援中心。中心了解情况后,决定先帮陈大妈的儿子申请工伤认定,收集相关证据,再进一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他们的权益。看着陈大妈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一丝希望,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帮他们讨回公道。

对社矫对象走访、心理评估是雷打不动的任务。下午三点,我和同事骑着电动车去了城郊的养殖场,到的时候社矫对象老江正在给猪喂食。“稍等,李所,这批猪喂完我就来。”

从刚入矫时的唯唯诺诺,总低着头,说话像蚊子哼,到如今自信满满,干起活来手脚麻利,谈到准备学习做冷菜熟食的打算时,眼里的光也好像比灯泡还亮。“儿子人在外地,下周要结婚,我能去吗?”“提前提交书面申请,经过审核后就行。”得到答复后,老江搓着手笑出了褶子。

“明天的矛盾纠纷排查会,你可得来给村民们讲讲民法典。”从养殖场回来,路过新集社区服务中心,村主任拦住了我。最近天气炎热,村民们因为邻里空调噪音问题比较闹心。我翻开笔记本,上面记着收集的二十多条村民诉求,其中“邻里噪音纠纷”被画了三个圈。

“放心,我把法条及案例整理一下,保证大家听得懂。”我一边对村主任说,一边心里已经开始盘算着用记录本里的案例来类比解释。

傍晚的天气依然炎热,我终于有空整理今天的案卷。最底下压着份特殊的材料:社矫对象小唐的思想汇报。这个二十多岁的小伙,第一次来报到时染着黄毛,说话梗着脖子。这次他的汇报里画了幅简笔画:两个小人举着“谢谢”的牌子,歪歪扭扭的,却看得人心里暖。

准备回家时,我发现办公室的灯还亮着,同事小黄正对着电脑整理明天的法律讲座课件,屏幕蓝光映在他的脸上,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条文正一行行往下滚动。

望着天边渐渐褪去的夕照,想起老张塞进口袋的合同、陈大妈走出去的脚步、老江猪场里的猪群……这些细碎的片段,就像夏日午后的蝉鸣,嘈杂却充满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