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潮涌,见证着马洲大地的蝶变新生。
近年来,靖江市法院以打造“法链新生”工作品牌为抓手,紧扣“审结一案、盘活一链、招引一企、带动一域”的核心目标,通过完善“优胜劣汰”处置机制、“输血造血”救治机制和“提质增效”保障机制,持续释放破产审判在资源盘活、产业升级、风险化解中的司法效能,不断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让“办理破产”成为法院优化营商环境的闪亮名片。
2023年,靖江法院获评全省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先进集体;2024年,该院“办理破产”指标位居泰州第一,以更精准司法护航,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动能。
在“生死线”上找准传统企业重生坐标
近年来,因行业冲击、人员减少等多重因素,靖江市某出租车公司发展举步维艰,昔日穿梭街巷的车队渐失活力。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公司最终向靖江法院提出破产重整申请。
“提交申请时,该公司尚有235辆出租车及300多名从业人员,且公司正处于新车迭代、手续更新、驾驶员加盟的关键时期,又恰逢年末客运高峰,一旦进入破产极易引发行业风险、从业人员恐慌。”靖江法院破产审判团队经过仔细审查,认为该公司虽具备破产原因,但作为涉民生保障企业,仍具有市场发展前景和挽救价值。
但如何救治才能真正实现保行业、保就业、保民生?靖江法院经过精准分析研判,决定对该公司启动预重整程序,利用预重整制度的灵活性和法律权威性,降低重整失败风险,助力企业快速“转危为安”。
启动预重整程序后,审判团队一方面实施“破产不停产”方案,帮助债务人维护人员队伍稳定,助力春运有序开展;一方面和管理人多次组织债权人和债务人协商谈判,一遍遍算“长远账”“经济账”,为公司量身定制重整方案,促使双方在庭外达成一致协议;同时创新采用“线下承诺出价+线上拍卖竞价”方式招募重整投资人,并最终确定国有企业为重整投资人,最大限度维护债权人利益,保障出租车群体这一重要公共交通主体的存续。
从立案审查到批准重整计划草案并终止重整程序,仅历时143天,该公司重获新生。驾驶员们握着崭新的运营合同感慨:“方向盘又回到了我们手里,日子有奔头了!”
近年来,受互联网经济浪潮影响,多种传统行业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占,但部分传统企业作为民生保障的“刚需载体”,在危困之际如选择“一破了之”,极易引发系统性社会风险。
对此,靖江法院以“法链新生”工作品牌为抓手,从传统企业的资产要素、产业定位、重整潜力三个维度进行筛选,判断企业资产价值;同时创新运用“破产不停产”机制为企业“输血供氧”,在保障企业正常经营、稳定就业民生的同时,推动传统行业平稳过渡至重整成功,以精准司法护航传统行业涅槃重生。
在“债务泥潭”中锚定产业生态重生航向
某港务公司和某工业公司是国内起步早、规模大、影响广的棕榈油企业,拥有完整的棕榈油产业链。然而自2015年起,受集团盲目扩张影响,两公司陷入债务困境,多起案件进入执行程序,未履行债务高达28亿余元。
经执行查控发现,两公司的房屋、国有用地和长江码头使用权均已抵押,资产明显不足以清偿债务。但靖江法院敏锐意识到企业承载的产业链价值,于是第一时间安排干警现场搜查,对财务账册、印章、密钥等实施紧急扣押,及时控制企业财产,为后续挽救奠定基础。经过进一步分析研判,靖江法院认为两公司拥有优质核心资产和重要产业链地位,具备通过破产程序盘活的价值。
如何让“搁浅”的产业航母重新起航?靖江法院果断启动“执转破”程序。破产清算过程中,靖江法院以“法链新生”理念为指引,将招商引资需求嵌入司法流程关键节点,构建“审理+招商”协同办理机制,充分利用产业互补优势,将两公司资产合并处置,盘活整套粮油制造、仓储、中转、物流产业链;同时,在破产财产处置程序中,将资产信息转化为市场化招商“说明书”,并主动与市政府沟通、披露破产财产的主要信息,依托政府各类招商引资平台联合推介破产财产,吸引产业链上下游投资人关注,以破引商激活产业动能。
最终,两家行业龙头国企以11.4亿元拍下资产,并投资打造大健康高端粮油产业生态链,成为“央地合作新典范”。该案也被评为江苏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
如今,码头吊臂重新运转,昔日闲置厂区正崛起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地。
以“利益衡平”为微企困局打开重生通道
靖江某管业公司的车间内,加工设备早已停摆,积灰的生产线无声诉说着企业的困境。这家主营不锈钢管加工业务的小微企业,自进入破产程序后,其名下不动产经多次司法拍卖均遭遇流拍,企业生存陷入绝境。
“再清算下去,公司那本价值不菲的行政许可就得被注销,抵押权人的担保债权都不够还,我们这些普通债权人更是一分钱都拿不到!”偌大的会议室里,债权人的一句话道出了众人的焦虑。
若沿着破产清算的路径走下去,不仅核心资质将化为乌有,企业多年积累的技术与市场资源也将付诸东流,职工债权、税收债权及普通债权更会面临零受偿的窘境。
为了让这家小微企业早日挣脱困局,靖江法院从保障全体债权人利益角度出发,依法裁定该公司转入重整程序。审判团队一次次指导管理人与担保债权人面对面沟通、分析利弊,算清“清算账”与“重整账”,劝说担保债权人让渡部分利益,虽短期收益减少,却能避免资产贱卖导致的损失扩大,其他债权人也可从“零受偿”转为获得实际清偿。
经过多轮协商,担保债权人最终同意让渡部分利益给其他债权人,重整计划也顺利表决通过。其后,靖江法院依法裁定批准该公司重整计划草案并终止其重整程序,职工债权、税收债权清偿率高达100%,普通债权清偿率也提升至4.55%,实现了破产资产价值最大化与债权清偿率提升的双重突破。
管业公司的“破局”是靖江法院构建小微企业破产保护模式的生动实践。针对资产体量小、破产债权总额不大的小微企业,靖江法院加强对企业软资产的审查,着重关注行业前景、公司治理、核心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同时将破产成本纳入考虑范围,避免“一破了之”,努力实现各方共益。
2023年以来,靖江法院对15家小微破产企业启动重整、和解程序,共促成5家企业重整成功、1家企业达成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