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入三减”智治新模式_江苏法治报_2025年08月04日A02
日期:08-04
(上接1版)
平台聚力:
打造矛盾化解“终点站”
走进泾河镇综治中心,劳动监察、矛盾调解、信访接待等窗口有序排开。村民老李因工伤赔偿问题而来,在工作人员引导下直接进入劳动仲裁绿色通道。“原以为要跑好几个部门,没想到在这里一次性解决了。”
这样的“一站式”解纷场景,源于宝应县推进三级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的创新实践。通过整合诉讼服务、检察服务、法律服务等6大职能,打造“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的治理枢纽。卫健、人社、住建等15个部门常驻中心,教育、交通等5个部门轮流入驻,11个专业调委会实现职能入驻。
“我们建立了‘闭环式’解纷机制。”县综治中心负责人介绍。从首问登记到分流处置,从限时办结到跟踪回访,形成全流程工作链。对群众诉求实行分级处置:简单事项当场办结不过夜,复杂矛盾三日内协调解决,重大纠纷提级办理。
运行一年来,三级中心累计受理矛盾纠纷1.2万余件,化解率达90%以上。在鲁垛镇,“即接即办”机制让80%的群众诉求实现当日清零。
云端赋能:
开启智慧治理“加速度”
“请正对摄像头,眨眨眼……”在氾水镇西园社区,村民王大爷通过“云综窗”自助终端,十分钟完成养老金资格认证。这个扬州首个村级“云综窗”试点,让村民足不出村办理政务事项。
“数入云端”工程正深刻改变基层工作形态。“云综窗”系统集成社保、医保、民政等71项政务服务,村民通过远程视频连线,即可办理参保登记、尊老金申领等业务。系统运行半年来,村级办理政务事项同比增长3倍,群众办事时间平均缩减50%。
“数字赋能不仅减负增效,更重构了治理逻辑。”县大数据管理局负责人表示。基层干部从填表格、跑腿子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服务群众。
智治转型:
构建县域治理“新范式”
“三入三减”模式实施以来,宝应基层治理呈现“三降三升”态势:风险隐患发生率、矛盾纠纷发生率、行政成本均有效下降;事件处置效率、群众满意度、政务服务便捷度均显著提升。
“宝应实践的核心在于重构治理生态。”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点评道,“通过网格重构空间维度,平台再造流程体系,云端打通数据动脉,实现了治理要素的系统性重塑。”
如今在宝应,5424名网格员、微网格联络员成为移动的“传感器”,三级综治中心化作高效的“处理器”,云端数据库构成智慧的“存储器”。人、事、数在数字治理体系中高效流转,绘就出“感知在末梢、处置在基层、智治在云端”的现代化治理图景。
随着“云综窗”试点工作的深入推动,更多治理创新正在孕育。这个苏中县城以“小网格”托起“大治理”、用“大数据”驱动“大服务”的探索,为县域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具有复制价值的“宝应方案”。